“好……好一个咱的孝顺儿子!”朱元璋猛地一拍桌案,那张坚实的黄花梨木御案竟被他拍出了一道裂痕!“咱让他在北平守国门,他就是这么给咱守的?!他拿着咱给的钱粮,养着一群虚报的鬼兵,把咱大明的边防,当成了他自己的钱袋子!”
“这个畜生!这个逆子!”
朱元zhang 的怒吼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充满了被最信任的儿子背叛的痛苦与狂怒。他戎马一生,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动摇他的江山。而现在,做下这等恶行的,竟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战神儿子,朱棣!
朱雄英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候着皇爷爷的怒火稍稍平息。他知道,此刻的任何劝慰都是火上浇油。他必须等到朱元璋从一个愤怒的父亲,变回那个冷酷的帝王。
许久,朱元璋喘着粗气,颓然坐回龙椅上。他看着自己的孙子,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疲惫和悲哀。“英儿,你说……咱该怎么办?这是咱的亲儿子啊!”
朱雄英上前一步,躬身道:“皇爷爷,正因为是亲儿子,才更要警醒。四叔乃当世名将,手握雄兵,镇守北疆。他若心正,则为大明之长城;他若心歪,则为卧榻之猛虎。如今,虎已露爪牙,我们不能再装作看不见了。”
朱元璋闭上眼,痛苦地揉了揉眉心:“直接下旨申饬?还是将他召回京城问罪?”
“不可。”朱雄英断然摇头,“皇爷爷,四叔之罪,证据确凿。但若公之于众,便是逼他铤而走险。北平军心系于他一人,一旦他举兵,即便朝廷能平,北方边防也必将糜烂,届时鞑靼残元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此事,只能削,不能砍。”
“削?”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
“对,就是削。”朱雄英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温水煮青蛙,让他痛,却又喊不出来。第一步,以整顿边防财政为名,派钦差大臣巡查九边,彻查所有卫所的钱粮账目。这不仅是查他,也是查所有人,让他无话可说。同时,将北平都司的财权、军需调拨权,从燕王府手中收归兵部直管。”
“第二步,以边将久任一地、恐生骄惰为由,调换北平、大宁、宣府三地部分将领。将四叔安插在军中的心腹,不动声色地调离,换上我们的人。”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朱雄英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朱元璋,“皇爷爷,四叔之所以敢如此,归根结底,在于他认为国本尚有可乘之机。我们必须让他,让天下所有藩王,彻底断了这个念想!”
朱元璋的心脏猛地一跳,他瞬间明白了孙子的意思。
“您要向天下宣告,大明的江山,传承有序,牢不可破!父王是太子,而孙儿……是太子的继承人!这个地位,必须以最庄严、最无可争议的方式,昭告天下!”
朱元璋死死地盯着朱雄英,那双苍老的眼中,震撼、欣慰、决绝,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他原以为,自己这个孙儿只是聪慧,却没想到,他竟有如此深远的战略眼光和雷霆手段!
这哪里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这分明是一个天生的帝王!
“好!”朱元璋猛地站起身,身上那股开国帝王的霸气再次勃发而出,驱散了所有的疲惫与悲伤,“就照你说的办!咱不仅要削他朱棣的兵权,咱还要把你,咱的英儿,稳稳地放在这东宫的储君之位上!咱要让天下人都看看,谁才是咱大明未来的主人!”
一场针对燕王的雷霆行动,和一场关乎国本大计的册立大典,就在这祖孙二人的密议中,悄然定下了基调。
---
数日后,三道圣旨自京城发出,如同三道惊雷,震动了整个大明朝堂和北方边镇。
第一道,命户部、兵部、都察院联合组成巡边钦差团,由老成持重的御史大夫牵头,彻查九边钱粮亏空,整顿军纪。
第二道,以加强边防轮换为名,对北平、大宁等数个都司的指挥使、同知等高级将领,进行了大规模的对调和升迁。
第三道,也是最震撼的一道,由朱元璋亲自颁布的《册立皇太孙诰》,昭告天下:皇长孙朱雄英,天资聪颖,睿智天成,有起死回生之功,有监国辅政之能,深孚众望。特于十日后,于奉天殿举行大典,正式册立为皇太孙,赐金册金宝,正位东宫,以为国本!
消息传出,天下哗然。
前两道旨意,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冲着藩王去的,尤其是权势最盛的燕王。这是皇帝在敲山震虎,收紧缰绳。而第三道旨意,则彻底断绝了所有人的幻想。
册立皇太孙!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号,这是将大明第三代的继承权,以国家最高典礼的形式,彻底钉死了。从此以后,朱雄英便是法理上无可动摇的储君。任何对储位有觊觎之心的人,都将背上“谋逆”的罪名。
胡惟庸一党听闻消息,如丧考妣。他们知道,那个他们曾经轻视甚至试图加害的孩子,如今已经一飞冲天,成为了他们头顶上最沉重的大山。而徐达、李善长等开国元勋,则是个个喜形于色,奔走相告,认为大明江山从此稳如磐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