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壳船"辽渔一号"突突地劈开晨雾,柴油机的轰鸣震得人脚底发麻。栓柱抱着船舷吐得昏天暗地,胆汁都呕了出来:"娘咧...这比坐拖拉机还颠..."
海花把块生姜塞进他嘴里:"含着!浪头越大越要睁眼!"说着指向远处海面,"看那深蓝色水带,下面是寒暖流交汇处,藏着鱼山呢!"
曹大林赤脚踩在湿滑的甲板上,学着渔民的样子挽缆绳。他发现渔绳结与猎套结异曲同工,都是越拽越紧的活扣,便顺手改良了拖网绑法——用山核桃木削成卡榫代替铁钩,既轻便又不伤网具。
"下网!"船老大一声吼,绞盘吱呀呀放下沉子网。刘二愣子盯着入水的网具直嘀咕:"这网眼比麻袋还密,不是绝户网嘛?"
海花爹笑着拍他肩:"后生有所不知,深海鱼群密,网眼小了才省力。"话音未落,网纲突然绷成弓弦,整个船身都被拽得倾斜。
"好家伙!撞上大鱼群了!"船老大猛转舵轮,"快起网!别让网包底!"
绞盘吃力的呻吟声中,裹着海藻的拖网露出水面。网眼里银光乱迸,尽是巴掌大的鲐鱼和青鳞鱼。徐炮抡起抄网要捞,却被个老渔民拦住:"急啥?让鲅鱼巡哨队先过!"
果然,鱼群过后竟窜出几条四尺长的鲅鱼,闪电般追咬落单的小鱼。曹大林眼疾手快甩出飞叉,精准刺中最大那条的鳃盖:"山里打围也这样——让头狼先挑牲口!"
新鲜鲅鱼现切生吃,甜糯的鱼肉让山里汉子们忘了晕船。海花却把最好的中段留给曹大林:"曹大哥尝尝,这是吃过虾蛄的肥鲅,肉里带脆劲!"
午后风云突变。雷达屏上泛起雪花点,远处海天相接处腾起黑压压的云墙。"坏菜!龙吸水!"船老大脸色发白,"快收网避风!"
三十斤重的沉子网却卡在了海底。潜水员下去查看,慌慌张张浮上来:"网衣缠上沉船了!是条铁壳子,挂着渔网旗!"
曹大林套上简易潜水装备:"俺去。"他顺着网纲下潜,只见锈蚀的船体上附着满牡蛎,桅杆残留的太阳旗依稀可辨。猎刀割开缠住的网具时,他瞥见舱门里堆着的锈铁桶——桶身"731"编号触目惊心。
"是鬼子细菌船!"他浮上水面时声音发沉,"网不能要了,得立刻消毒!"
海花爹当机立断砍断网纲。失控的拖网像巨蟒般沉入深海,带走了半季收成。众人垂头丧气时,曹大林却盯着海图:"沉船位置正好在暖流支脉上,能不能下延绳钓?"
于是山里人的看家本事派上用场。徐炮用獐子筋捻成钓线,刘二愣子拿野猪鬃做浮标,曲小梅贡献出药囊里的麝香:"拌进饵料里,十里外的鱼都闻得见!"
延绳放下不到半小时,浮标接二连三沉没。起钩时更是惊人——尺长的黑鲷、金灿灿的大黄鱼、甚至还有条百斤重的龙趸石斑!
"神了!"船老大捧着大黄鱼直哆嗦,"这鱼绝迹十几年了,你们咋钓上来的?"
曹大林捻着钓线上的獐子筋:"山里逮貂也用这法子——顺着气味引,贴着地脉走。"他忽然拽紧钓线,"底下有个大货!"
众人合力拉绳,竟拖上条怪鱼:蛇头龟身,披着铠甲般的硬鳞。"是中华鲟!"林为民激动得声音变调,"活化石啊!赶紧放生!"
那鲟鱼却咬住钓线死不松口。曹大林轻轻按摩它的吻部,突然从鳃盖里抠出个金属环:"是放流标记!科学院三年前放的!"
金属环内刻着经纬度,正好指向珍珠贝礁。海花猛地想起什么:"俺奶奶说过,鬼子沉船里藏着宝贝!"
再次下潜时带了氧气瓶。曹大林钻迸沉船船舱,发现铁桶早已破裂,里头的菌种瓶却被厚实的海泥封存着。最深处有个保险箱,箱门被海蛎子糊得严严实实。
用猎刀撬开箱门时,滚出个油布包裹。里面是泛黄的实验记录,记载着用深海鱼类培育抗生素的试验——最后几页贴着照片:中国渔民被迫潜水采集样本,其中就有海花奶奶年轻时的面孔!
"原来俺奶奶的肺病是这么来的..."海花摸着照片落泪,"她总说海底有药库,原来是真的!"
返航时船队满载而归。曹大林却让把大黄鱼籽小心收集起来:"这鱼籽能孵苗,咱自己搞养殖。"
夜里庆功宴上,船老大捧来坛埋了二十年的老酒:"曹兄弟,你这套山法海用的本事,够当个船把头了!"
曹大林却望向漆黑的海面:"山里人守山,海边人守海,守的都是祖宗传下的活路。"他忽然指着远处浪花,"看!老鳖来巡海了!"
月光下,那道熟悉的背甲破浪而行,竟绕着渔船游了三圈。海花爹突然跪在甲板上:"是镇海鳖!老辈人说见过它必丰收!"
霞光染红桅杆时,曹大林在航海日志上添了新注:"寒露第八日,山鲟入海,海鳖巡山,万物有灵皆相通。"
卡车驶离海岸时,海花追来塞了个贝壳:"俺奶奶的药方!说能治辐射病!"贝壳内壁用鱼血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最末一行竟是满文:"山海关外无绝路,海眼连通长白根。"
月光照亮盘山道,也照亮曹大林掌心的贝壳。那纹理恰似老鳖背甲的拓印,又像是长白山的等高线图。
喜欢重生83:长白山上采参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83:长白山上采参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