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正月十七,长安的晨雾还未散去,大理寺的青铜门环便被敲得山响。
谢砚舟刚将柳静怡案的卷宗封存,便见一名金吾卫校尉闯了进来,腰间的鎏金佩刀在晨光中泛着冷光:“谢大人,陛下急召,大明宫含元殿有要事相询。”
大明宫含元殿的丹陛上,积雪尚未清扫,踩上去发出细碎的破裂声。谢砚舟跟着校尉拾级而上,抬眼便见殿内烛火通明,赵弘渊身着明黄色龙袍坐在御案后,下首站着太子赵景琰与五皇子赵景曜,两人的脸色均凝重如霜。
“昨夜子时,含元殿的《贞观政要》手稿失窃。”赵弘渊的声音里带着怒意,“此书关乎大唐礼制兴衰,若流落民间,必生祸端。”
谢砚舟一愣——《贞观政要》是赵弘渊命魏征主持编纂的治国典籍,尚未成书便被列为禁脔,除了编纂大臣与皇室宗亲,极少有人知晓详情。
他下意识看向赵景曜,只见五皇子的指尖正轻轻叩击着腰间的玉珏,这是他思索时的惯有动作。
“据值守的宦官所言,案发时殿内并无异动。”赵景琰上前一步,目光如炬,“但案几上留有这东西。”
他抬手示意,一旁的宦官捧着鎏金盘上前,盘中赫然是一支燃尽的线香,香灰呈诡异的青黑色。
林姝玥不知何时已跟在谢砚舟身后,此刻她上前半步,用帕子蘸取香灰轻嗅:“这香里掺了曼陀罗花与朱砂,燃尽后会产生迷烟,使人昏沉睡去。”她抬头看向赵弘渊,“守卫们怕是中了迷香,才会对失窃一事毫无察觉。”
含元殿后殿的书架上,《贞观政要》的手稿原本放置处空无一物,唯有几片散落的纸页,上面留有零星墨迹。谢砚舟俯身查看,发现纸页边缘有锯齿状缺口,像是被某种锋利的器物裁割所致。
“手稿共分三卷,分别由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编纂。”赵景曜忽然开口,“昨夜丢失的是魏征所着的《君道》卷,其中记载了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谏言草稿。”
谢砚舟心中一惊——玄武门之变虽已过去数月,但仍是长安城中最敏感的话题。若《君道》卷中的内容泄露,极可能引发朝堂动荡。
他转头看向林姝玥,却见她正盯着墙上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出神,指尖轻轻划过尉迟恭的画像。
“大人,这幅画的位置似乎偏移了。”林姝玥取出随身携带的骨尺,丈量画框与地面的距离,“左侧比右侧低了三寸,像是被人匆忙推回原位。”
谢砚舟伸手推了推画像,只听“咔嗒”一声,画像后方露出一道暗门,门内是狭窄的甬道,弥漫着陈年腐木的气息。
林姝玥点亮火折,率先踏入甬道,墙面上每隔五步便有一个烛台,却都呈逆时针方向歪斜。
“这些烛台的倾斜角度一致,像是有人刻意为之。”林姝玥用骨尺敲击墙面,发出中空的闷响,“或许暗指某种方位。”
大理寺的档案室里,谢砚舟铺开大明宫的建筑图,用朱砂笔圈出含元殿的位置。
林姝玥则在一旁整理关于迷香的线索:“曼陀罗花产自西域,在长安唯有西市的‘胡玉坊’有售。但掺入朱砂的制法,却是波斯术士的不传之秘。”
“波斯术士……”谢砚舟忽然想起,太子赵景琰的幕僚中,有一位来自波斯的占星师阿罗撼。
他转头看向窗外,暮色中的大明宫轮廓森严,含元殿的飞檐如展翅的鲲鹏,“或许该从东宫查起。”
深夜的东宫显德殿,赵景琰正在批阅奏折,案头摆着一碗阿胶红枣汤。谢砚舟出示令牌,直言要搜查阿罗撼的居所。
赵景琰挑眉:“谢大人是怀疑本宫指使西域术士盗书?”
“不敢。”谢砚舟俯身作揖,“只是此案牵涉迷香,而阿罗撼先生精通异域方术,或许能提供线索。”
阿罗撼的偏殿里弥漫着浓重的熏香,墙上挂着星象图,案几上摆着青铜浑天仪。
林姝玥在墙角发现一个暗格,里面藏着半瓶黑色粉末,与含元殿的香灰成分一致。
“这是‘波斯幻梦香’,点燃后能让人陷入深度昏迷。”阿罗撼被押解至显德殿时,仍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样,“但昨夜子时,在下一直在替太子殿下观测星象,殿下与诸位幕僚均可作证。”
赵景琰点头:“子时三刻,阿罗撼先生确实在占星台,本宫还赏了他一杯葡萄酒。”
回到大理寺,林姝玥反复检验从东宫带回的葡萄酒残液,忽然在酒渣中发现了细小的紫色颗粒。她将颗粒放在火上灼烧,腾起的烟雾竟呈现出淡淡的蓝色。
“这是紫草汁与硫酸铜的混合物,遇热会变蓝。”林姝玥皱眉,“但寻常葡萄酒中绝不会有这等成分,除非……”
“除非这酒是用来混淆时间的。”谢砚舟忽然想起,波斯有一种“时辰酒”,通过添加不同草药,能让饮者对时间产生错觉。他猛地起身,“立刻去查东宫的膳房,尤其是负责酿酒的宫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理寺卿的探案搭档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理寺卿的探案搭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