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向来体弱多病,跟随皇上进入关中后,就学习道家的养生方法,不吃饭,闭门不出,说:“我家世代做韩国的相国,等到韩国灭亡,我不惜万金资产,为韩国向强大的秦国报仇,此事震动天下。如今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为皇帝的谋士,被封为万户侯,作为一个平民,这已经是顶点了,对我张良来说足够了。我希望抛开人世间的事情,想跟随赤松子去云游。”
臣司马光说:人有生就有死,就像有黑夜就必然有白天一样;从古到今,本来就没有超脱生死而独自长存的人。以张良的明辨事理、通达道理,足够知道神仙之说虚幻不实;然而他想要跟随赤松子云游,他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处在功名这个阶段,是臣子最难把握的。像高帝所称赞的,不过是张良、萧何、韩信三个豪杰罢了。韩信被杀,萧何入狱,不就是因为功高震主却还不懂得收敛吗!所以张良托言跟随神仙,抛弃人间俗事,把功名看作身外之物,对荣华利禄置之不理,所谓的明哲保身,张良做到了。
六月壬辰日,大赦天下。
秋天七月,燕王臧荼造反,皇上亲自率军征讨。
赵景王张耳、长沙文王吴芮都去世了。
九月,俘虏了臧荼。壬子日,封太尉长安侯卢绾为燕王。卢绾家和皇上家是同乡,卢绾又和皇上同一天出生;皇上很宠幸卢绾,群臣没人敢和他比,所以特别封他为王。
项羽原来的将领利几造反,皇上亲自率军打败了他。
闰九月,修建长乐宫。
项羽的将领钟离眜,向来和楚王韩信关系很好。项羽死后,钟离眜逃亡投奔韩信。汉王怨恨钟离眜,听说他在楚国,就下诏让楚王韩信逮捕钟离眜。韩信刚到自己的封国,巡视下属县邑时,都带着军队进出。
太祖高皇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庚子年,冬天十月,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皇帝就此事询问各位将领,将领们都说:“赶紧发兵,把这小子活埋了!”皇帝沉默不语。又问陈平。陈平说:“有人上书说韩信谋反,韩信知道这事吗?”皇帝说:“不知道。”陈平说:“陛下您的精锐部队和楚国比,谁更强?”皇帝说:“超不过楚国。”陈平说:“陛下的各位将领,用兵有能超过韩信的吗?”皇帝说:“没人比得上他。”陈平说:“现在咱们的军队不如楚国精锐,将领又比不上韩信,如果发兵攻打他,这是逼着他打仗呀,我私下为陛下您感到危险!”皇帝说:“那该怎么办呢?”陈平说:“古时候天子有巡视天下、会合诸侯的惯例。陛下您只管出去,假装巡游云梦泽,在陈县会合诸侯。陈县,在楚国的西部边界;韩信听说天子以友好的名义出游,按形势他肯定觉得没什么事,就会到郊外迎接拜见您;他来拜见的时候,陛下您趁机把他抓住,这不过是一个大力士就能做到的事罢了。”皇帝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就派使者通告诸侯到陈县会合,说“我要南游云梦泽”。皇帝随后就出发了。
楚王韩信听说后,心里既怀疑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劝韩信说:“把钟离眜杀了去拜见皇上,皇上肯定高兴,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韩信听从了这个建议。十二月,皇帝在陈县会合诸侯,韩信拿着钟离眜的首级去拜见皇上;皇上命令武士把韩信绑起来,放在后面的车上。韩信说:“果然像人们说的:‘狡猾的兔子死了,猎狗就会被煮来吃;飞鸟打完了,好弓就会被收藏起来;敌国被攻破了,谋臣就会被杀死。’天下已经平定,我本来就该被煮了!”皇上说:“有人告发你谋反。”于是给韩信戴上刑具押回去,同时大赦天下。
评论
这段历史围绕汉朝建立初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展开,生动呈现了刘邦在巩固政权过程中的举措与权衡,以及众多人物的命运起伏,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与历史教训。
刘邦对季布和丁公的不同处置,展现出他在政治统治上的深谋远虑。季布曾为项羽效力,多次使刘邦陷入困境,但刘邦听从建议,从大局出发,赦免季布并任用他,彰显出豁达胸怀与招揽人才的决心,有利于稳定人心,吸引更多人才为新政权效力。而丁公虽曾放过刘邦,但刘邦认为他身为项羽臣子却不忠诚,这种行为若不加以严惩,会使臣子怀有二心,危及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将其斩首。正如司马光所论,刘邦此举明确了为臣之道,通过处置一人警示众人,确保了政权的稳固,对汉朝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娄敬与张良关于定都的建议,体现出对国家战略布局的深刻思考。娄敬从历史、地理、形势等多方面分析,指出洛阳虽有周室兴盛的历史,但如今形势已变,汉朝建立历经战乱,不宜与周成王时相比。而关中地区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进可攻退可守,定都关中有利于掌控天下。张良进一步强调关中的地理优势,认为其是天府之国,从军事、经济等角度都更适合作为都城。刘邦果断采纳建议,西都长安,这一决策为汉朝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显示出刘邦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做出正确战略抉择的能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