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在《法言》里说,有人问:“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对国家有好处吗?”扬子回答:“君主执政不力,奸臣窃取国家大权,他们能有什么好处!”
秦王因为文信侯吕不韦侍奉先王功劳很大,不忍心杀他。
秦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甲子年)冬天十月,吕不韦被免去相国之职,离开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国。
秦国的宗室大臣们商议说:“从各诸侯国来秦国做官的人,都是为他们本国来游说、做间谍的,咱们把这些人都赶走!”于是开始大规模搜查,驱逐外来客卿。楚国来的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他在离开的途中,上书给秦王说:“以前秦穆公招揽人才,从西边的戎族得到由余,从东边的宛地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请来丕豹、公孙支,靠着这些人,兼并了二十个国家,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变法,让诸侯都来亲附归服,到现在秦国都治理得很强盛。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让他们都来侍奉秦国。秦昭王得到范雎,强化了王室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外来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对秦国有什么亏欠呢!像美色、音乐、珠宝、美玉这些东西,秦国不出产,可大王享用的却很多;但用人就不一样了,不管行不行,也不论是非曲直,只要不是秦国人就赶走,是客卿就驱逐。这说明大王看重的是美色、音乐、珠宝、美玉,而轻视的却是人才啊。我听说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挑拣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君王不拒绝民众,所以能彰显他的德行。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国,拒绝宾客去成就诸侯,这就叫把武器借给敌人,把粮食送给盗贼啊!”
秦王看了信,就召回李斯,恢复他的官职,废除了逐客令。李斯刚走到骊邑,就接到命令又回来了。秦王最终采用了李斯的计谋,暗中派能言善辩的人带着金玉财宝去游说各国诸侯。对各国有名望的人,能用钱财收买的,就送厚礼结交;不肯接受的,就用利剑把他们杀掉,离间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然后派良将随后攻打。几年之内,秦国终于吞并了天下。
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乙丑年,赵国攻打燕国,占领了狸阳。赵军还没撤回来,秦国将军王翦、桓??、杨端和就去攻打赵国,进攻邺地,夺取了九座城。王翦攻打阏与、橑阳,桓??拿下邺地、安阳。
赵悼襄王去世,他的儿子幽缪王赵迁继位。赵迁的母亲原本是个歌女,深得悼襄王宠爱,悼襄王就废掉嫡子赵嘉,立了赵迁。赵迁向来品行不端,在赵国是出了名的。
吕不韦回到封国一年多,各国诸侯的宾客、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纷纷去拜访他。秦王担心他会发动叛乱,就给吕不韦写了封信,说:“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能封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跟秦国有什么亲缘关系,能号称仲父?你还是和家属一起搬到蜀地去吧!”吕不韦知道自己的地位逐渐被削弱,害怕被杀。
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丙寅年,吕不韦喝毒酒自杀,他的家人偷偷把他埋葬了。那些来吊丧的吕不韦的门客,都被驱逐流放。秦王还下令说:“从今往后,像嫪毐、吕不韦这样操纵国事、行为不端的,要抄没他们的家产,就照这个例子办!”
扬子在《法言》里又说,有人问:“吕不韦这人是不是很聪明啊?他用一个人(子楚)换取了无数财富。”扬子回答:“谁说吕不韦聪明啊?他用整个国家去换取自己家族的荣华,他这种偷,简直就是小偷里的头子!一般小偷也就偷点粮食,可没见过像他这样偷来洛阳(指秦国天下)的。”
这一年从六月到八月都没下雨。
秦国征发四个郡的兵力,帮助魏国攻打楚国。
秦始皇十三年,公元前234年,丁卯年,桓??攻打赵国,在平阳打败赵国将领扈辄,斩杀十万人,扈辄也被杀。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双方又在宜安、肥下交战,秦军战败,桓??逃了回去。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
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戊辰年,桓??再次攻打赵国,夺取了宜安、平阳、武城。
韩王献出土地,呈上玉玺,请求成为秦国的藩臣,还派韩非到秦国访问。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公子,擅长刑名法术的学问。他看到韩国日渐衰弱,多次给韩王上书,可韩王都不采纳。韩非痛恨韩国治理国家不致力于选拔任用贤能之人,反而任用那些浮夸、对国家有害的人,地位还在有实际功劳的人之上。国家太平的时候就宠信徒有虚名的人,形势危急了就任用披甲戴盔的武士,所供养的人不是能实际任用的,而实际任用的人又不是平时所供养的。他为那些廉洁正直的人不被奸邪小人所容而悲愤,观察历史上的得失变化,写下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五十六篇文章,十多万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