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烽火-4超光速量子通信试验装置过后。
负熵研究院内,相关研究团队对超光速量子通信的优化改进过程中,
先前那种每隔一段时间就刷新一下新一代量子通信试验装置的趋势放缓。
烽火-4超光速量子通信试验装置之后,又再隔了更久的一段时间,
才有烽火-5诞生。
并不是,超光速量子通信技术的优化改进研究进展放缓了,
而是,相关研究团队,相关研究员们,在秦裕负责人的带领下,
想要一鼓作气,彻底实现行星间的超光速量子通信普及。
于是,
直到人联纪元523年。
烽火-5超光速量子通信试验装置才进行了首次通信试验。
依旧是在地球轨道与海王星轨道之间进行。
这个距离区间内,囊括人联范围内大多数人们所生活区域,
覆盖了大多数人们之间相隔的距离。
算是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也是烽火系列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现阶段最后一个改进型。
烽火-5之后,超光速量子通信就将正式在人类文明内开始普及,
普及之后的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自然不可能像是星际飞船那样,每个都给它取一个名字。
相比起最初的烽火超光速量子通信试验机,原型装置,
此刻的烽火-5,历经多次迭代,
负熵研究院相关研究团队在秦裕带领下持续了二十多年的反复优化改进,
可以说整体结构和外观上,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秦裕在烽火-4到烽火-5这段时间里,也曾经从计算材料学出发,基于他对于量子通信理论的认知,
可以所以理论预言,也可以说人为设计了一种全新材料,
就由负熵研究院材料所进行合成研制,偶尔秦裕也会关注乃至直接参与一下材料所那边的进展。
在烽火-5诞生之前,负熵研究院材料所还是完成了秦裕所需要的材料研制合成,
这种新型材料替代了原本烽火-4上的核心材料。
可以说除了一些核心结构以外,以及从烽火超光速量子通信试验机到烽火-5所基于的超光速通信理论是一样的以外,
烽火-5和最初的烽火系列量子通信原型机,已经完全看不出来是一样东西。
此刻烽火-5地球端,依旧悬浮于地球同步轨道位置,
作为行星级‘通信基站’的主要部分。
虽然依旧是一个庞然大物,就像是一些特殊材料构成,又带着一些工业美感的山岳。
但相比于最初的烽火量子通信原型机还是依旧小了很多。
而此刻的烽火-5地球端,总共有六座重核聚变装置为它供能,海王星轨道那一端,也是同样的情况,
看起来似乎比烽火量子通信原型机还要夸张,
但却又本质上的区别。
这六座重核聚变装置提供的能源,不再只是能够供超光速通信装置完成单次简单的通信,
而是能够持续维持烽火-5的运转,保证烽火-5的两端,每时每刻都有数据庞大的信息往来,信息交换发生。
这种情况下,一座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双端共需要十二座重核聚变装置供能,
对于也就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大不了相当于在太阳系内多建了几座星际城市,这对于人类文明生产力压力不大。
对于烽火-5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进行的通信试验,
人们没有再进行什么‘仪式性’的流程。
一来就将烽火-5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两端,每时每刻需要传递的信息数据量拉到了极限。
此刻烽火-5两端来回传递的信息,还不会进入到人类文明社会,
只是反复传递着一些算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信息,测试着烽火-5的通信稳定性。
历经烽火原型装置到此刻最终的烽火-5,
二十多年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虽然没有办法让一套烽火-5就能够承担地球和海王星两片人类聚居区之间,数据量堪称天文数字的信息交换需要,
但烽火-5的确也已经能够满足一个很大数据量的实时传递,
单位时间,烽火-5能够传递的信息,也已经是一个比较夸张的数字。
这也是人类文明,负熵研究院一众研究团队,一众研究员对于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的最大需求。
为了确定,
烽火-5这一最新改型量子通信装置持续运行下的稳定性,
这一次在烽火-5上的通信试验,较漫长的时间。
最终,
依旧由情绪,同时向地面和在海王星轨道的,相关研究员们宣告了本次通信试验的成功。
“……此次超光速量子通信试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本次超光速量子通信试验的结果确定了,目前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最新改型烽火-5,已经足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文明内部信息正常交换传递的需要。”
这一次,秦裕的话,就不用再由传统的电磁通信和引力波通信慢悠悠传达至海王星轨道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