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辩法
咸阳宫的铜钟在晨雾中撞响第三声时,商鞅已立在宫门外的丹陛之下。深秋的寒气浸透了他的黑色朝服,衣料上还沾着昨日从河西归来的风尘——为核查新法在新收复之地的推行进度,他连夜赶了三百里路。宫墙内传来内侍尖细的唱喏声,他整了整腰间的爵位牌,稳步踏入这见证了秦国变法无数风雨的朝堂。
秦孝公已端坐于王座之上,玄色王袍上的日月星辰纹样在晨光中泛着沉敛的光。他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最终落在商鞅身上,微微颔首。商鞅刚要出列奏报河西之事,却见老世族代表甘龙上前一步,双手捧着一卷竹简,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朝堂的寂静:“君上,臣有本要奏。”
甘龙须发皆白,一身锦绣朝服衬得他气度雍容,却掩不住眼底的凝重。他缓缓展开竹简,沉声道:“自商君变法以来,虽有小效,然其法过于严苛。如今君上欲将新法推行于河西诸地,臣窃以为不可。”
话音刚落,杜挚立刻出列附和,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甘龙大人所言极是!新法废井田、开阡陌,夺我世族祖业;行军功爵制,使匹夫得以登堂入室,乱我尊卑秩序。河西之地新附,民心未稳,再以苛法相逼,恐生民变,动摇国本啊!”
随着二人话音,朝堂上立刻响起一片附和之声。十余名世族出身的大臣纷纷出列,或痛陈新法之弊,或忧心社会动荡,竹简相击的脆响与议论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股暗流,直逼阶下的商鞅。他们手中的竹简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地世族的联名抗议,墨迹淋漓,仿佛印着无数愤怒的面孔。
秦孝公坐在王座上,面色平静,目光却在群臣与商鞅之间流转。待朝堂稍静,他才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商君,此事你怎么看?”
商鞅上前一步,身姿挺拔如松。他没有看那些联名的竹简,目光扫过群臣,朗声道:“甘龙、杜挚二位大人所言,看似忧国忧民,实则是守旧之论,误国之言!”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安静下来。甘龙脸色一沉,厉声反驳:“商君此言差矣!我等世族世代辅佐公室,守护秦国百年,岂会误国?反倒是商君之法,动辄连坐,轻罪重罚,百姓苦不堪言,这难道是强国之道?”
“百姓苦不堪言?”商鞅冷笑一声,声音陡然提高,“昔日秦国地寡人稀,粮不足食,兵不堪战,河西之地被魏国占据数十年,百姓流离失所,那才是真的苦!自新法推行以来,废井田使百姓有田可耕,重农桑使粮食日渐充盈,军功爵制使士卒奋勇杀敌,短短数年,秦国便收复河西,这难道是苛法之过?”
他转向杜挚,目光锐利如刀:“杜大人说新法乱尊卑秩序,可请问,尊卑是凭祖业世袭,还是凭功绩立身?昔日秦军作战,士卒无斗志,只因杀敌再多也难改命运;如今士兵冲锋在前,只因军功可换爵位田宅,可让家族翻身。这种‘乱’,是乱了世族的特权,却是立了国家的纲纪!”
杜挚被问得脸色涨红,争辩道:“河西新附之地,与老秦故地不同,百姓多为魏人后裔,岂能一概而论?强行推行新法,必然引发反抗!”
“正因是新附之地,才更要推行新法!”商鞅斩钉截铁地回应,“昔日魏国占据河西时,以世族为尊,百姓受层层盘剥,苦不堪言,这才盼我秦军收复失地。如今推行新法,正是要让他们享受到耕有其田、功有所赏的好处,让他们真正认同秦国。若沿用旧制,纵容世族侵占土地,鱼肉百姓,才会真正激起民变!”
甘龙见杜挚落了下风,立刻接口:“商君只谈利,不谈弊!新法连坐之制,一人犯罪,邻里遭殃,多少无辜百姓因此获罪?此法太过严苛,失了仁政之本!”
“仁政?”商鞅眼神一凛,“乱世之中,无严法则无秩序,无秩序则无安宁。连坐之制,是为了让百姓互相监督,减少犯罪。昔日秦国盗贼横行,乡野不安,自连坐之法推行后,盗贼敛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所谓严苛,是对奸邪之徒严苛;对守法之民,新法给予的是保护与实惠。”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附和的世族大臣,字字铿锵:“诸位大人之所以反对新法,说到底,是因为新法触动了你们的利益。井田制废除,你们不能再肆意兼并土地;军功爵制推行,你们的子弟不能再凭家世为官。可国家强盛,从来不是靠世族的私利,而是靠千万百姓的出力,靠严明的法度维系!”
“河西之地若不推行新法,必然重蹈昔日魏国覆辙,良田荒芜,士卒无勇,不出数年,仍会落入他国之手。到那时,受损的不是某几个世族的利益,而是整个秦国的安危!”商鞅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君上推行变法,是为了让秦国强大,让秦人不再受他国欺凌。今日若因少数人的反对而停滞新法,他日六国联军压境,谁能保秦国周全?谁能护百姓安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