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归秦
咸阳东郊的渭水之畔,晨雾尚未散尽,便已响起沉闷的马蹄声。那声音初时如远方闷雷,渐渐滚作千军万马的轰鸣,震得脚下的土地都微微发颤。最先刺破雾霭的是一面玄色大旗,旗面正中用朱砂绣着一个斗大的“秦”字,边角在风里猎猎作响,旗下便是秦国的变法之臣、此次收复河西的统帅——商鞅。
他身披黑色犀甲,甲叶上还凝着河西战场的霜露与暗红血渍,腰间佩剑的剑格处缠着新换的革带,那是昨夜为整束行装仓促系上的。坐骑乌骓马通体油亮,唯有四蹄沾着一路风尘,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商鞅微微抬眼,望向雾色深处那座越来越清晰的城郭——咸阳,他阔别近两年的都城。
“君上!君上亲自来了!”身旁副将赵良的声音带着难掩的激动,打破了行军的肃静。
商鞅循声望去,只见前方不远处的高台上,一道明黄色身影正伫立其上。那是秦孝公嬴渠梁,他未穿朝服,只着一身便于行动的锦袍,腰间束着秦国君主的玄玉带,发丝被晨风吹得有些散乱,却丝毫未减其眉宇间的英气。自商鞅率军出征河西,这位秦国君主便时常亲临东郊,今日更是天不亮便带着文武百官等候在此。
当秦军先锋抵达高台之下时,秦孝公已快步走下台阶。他目光如炬,直直落在商鞅身上,大步迎了上去。商鞅见状,翻身下马,甲胄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疾行几步,在秦孝公面前单膝跪地:“臣商鞅,幸不辱命,收复河西,今日率大军归朝!”
“商君快快请起!”秦孝公上前一把扶起他,双手紧紧握住他的臂膀,力道大得几乎要嵌进对方的甲叶缝隙。他上下打量着商鞅,见其虽面带倦色,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锋,声音不禁有些哽咽,“孤等这一天,等了二十载;商君辛苦了,秦国的将士们,都辛苦了!”
话音刚落,高台两侧突然响起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商君万岁!秦国万岁!”
商鞅转头望去,只见从高台到咸阳城门的官道两侧,早已挤满了百姓。老人们拄着拐杖,眼中噙着泪水;壮年汉子们赤着臂膀,用力挥舞着拳头;妇人抱着孩子,把孩子举得高高的,让他们看清这支凯旋的军队;甚至连总角孩童,也跟着大人的声音咿咿呀呀地喊着“商君”。人群中,有人捧着刚蒸好的粟米饼,有人提着装满热水的陶罐,争相要递给路过的士兵。
“这便是民心啊。”秦孝公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语气中满是感慨,“当年商君初行变法,多少人非议抵触,如今人人都念着商君的好,念着变法的好。”
商鞅望着眼前涌动的人潮,心中亦是百感交集。他想起变法之初,为了立木为信,他在城门口竖起三丈之木,许诺徙木者赏五十金;想起为了推行新法,他不惜得罪太子,刑其师傅;想起无数个深夜,他与秦孝公在书房中商议条令,面对满朝旧贵族的反对,君臣二人始终并肩而立。如今,粟米增产了,国库充盈了,军队强盛了,河西这块被魏国占据百年的失地,终于重回秦国版图。这一切,都如他当年向秦孝公许诺的那般——变法强秦,终能如愿。
“此乃君上力排众议,方能让变法得以推行。”商鞅收回目光,对秦孝公拱手道,“若无君上信任,臣纵有千般谋划,也难有今日之局。”
秦孝公朗声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孤与商君,本就是君臣相得,何须如此见外?走,随孤入城,宫中已备下酒宴,为商君与众将接风洗尘!”
随着秦孝公一声令下,队伍缓缓开动。百姓们自觉地向后退开,让出中间的官道,却依旧不肯散去,跟在军队两侧,一路欢呼着向咸阳城走去。阳光渐渐升高,驱散了晨雾,照在商鞅的甲胄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也照亮了百姓们脸上真切的笑容。
咸阳宫的章台殿内,早已酒香四溢。殿中摆满了案几,案上陈列着烤肉、烤鱼、粟米饭、浆水等佳肴,还有陶罐装的美酒。秦孝公居于上首,商鞅与几位战功卓着的将领分坐两侧,其余将领与大臣则按品级依次落座。
待众人坐定,秦孝公举起手中的酒爵,站起身来。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目光灼灼地望着这位秦国君主。
“今日,孤要敬三爵酒。”秦孝公的声音洪亮,响彻殿内,“第一爵,敬上天!感念上天庇佑,我大秦将士奋勇杀敌,收复河西故地!”说罢,他将酒爵举过头顶,随后一饮而尽,将空爵亮给众人看。
众人纷纷起身,举起酒爵,齐声附和:“敬上天!”饮尽后,侍从连忙上前为众人斟满酒。
“第二爵,敬我大秦的将士们!”秦孝公再次举起酒爵,目光扫过殿中所有将领,“河西之战,你们披坚执锐,浴血奋战,多少弟兄埋骨疆场,才换得今日的胜利!这一爵,敬牺牲的英烈,也敬在座的功臣!”
“敬将士!敬英烈!”将领们眼中泛起红光,高声呼喊着,将酒一饮而尽。不少人想起战场上的同袍,手都微微有些颤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