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卒愣了一下,随即挺直腰板:“大良造说,天下分久必合,秦国变法强于六国,迟早要统一天下。魏国占着河西,阻碍我秦国东出,自然要攻。”
“统一天下?”庞涓嗤笑一声,眼中却泛起一丝悲凉,“当年晋文公、楚庄王都曾称霸,可天下依旧是诸侯林立。商鞅太自负了,他以为新法能让秦国永远强盛?忘了越国灭吴、田氏代齐了吗?”
秦卒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得放下陶罐退了出去。石屋内重归寂静,庞涓拿起那块羊肉,却只咬了一小口便放下了。羊肉很新鲜,却没有家乡大梁城外濮水岸边的羊肉鲜美。他从怀中摸出一枚小小的玉珏,那是母亲临终前给他的遗物,玉珏上刻着一个“魏”字,边缘早已被摩挲得光滑。
不知过了多久,石屋的门被轻轻推开,商鞅的幕僚景监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卷竹简。“庞将军,这是大良造让我给您带来的《商君书》,您不妨一读。”
庞涓瞥了一眼竹简,上面“壹民、弱民、疲民”的字样刺痛了他的眼睛:“这等愚民之术,也配让我看?魏国虽弱,却有西河学派的弦歌不辍,有士人议政的风气,岂是你秦国能比的?”
“将军此言差矣。”景监在他对面坐下,“西河学派如今早已名存实亡,公叔痤死后,魏惠王再也未招贤纳士。倒是我秦国,大良造广开言路,不管是中原士子还是西戎部落的能人,只要有真才实学,便能得重用。您看军中的蒙骜将军,本是齐人,如今不也成了秦国的裨将?”
“蒙骜是背主求荣之辈,我庞涓不屑与之为伍!”庞涓猛地提高声音,玉珏从手中滑落,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景监捡起玉珏,轻轻放在木床上:“将军,忠君与忠国,有时并非一回事。魏惠王沉溺享乐,重用奸佞,您为这样的君主殉节,值得吗?大良造说了,只要您归降,便封您为客卿,统管秦国西疆军务,比在魏国时的权力还要大。”
庞涓闭上眼睛,不再说话。景监见状,只得拿起竹简退了出去。石屋内,冷月的清辉渐渐移到木床上,照亮了那枚刻着“魏”字的玉珏,也照亮了庞涓眼角悄然滑落的一滴泪水。他知道景监说得没错,魏惠王近年来确实昏聩,可他是魏人,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魏人,他的根在魏国,无论如何也拔不掉。
三、十城换将,秦营议策
三日后的清晨,秦营的了望塔传来消息:一支魏国使团正从东而来,打着“求和”的旗号。商鞅正在校场观看新军操练,听闻消息后立刻赶回帅帐,同时传令让众将前来议事。
半个时辰后,帅帐内已站满了秦国的高级将领。裨将蒙骜一身戎装,甲胄上还沾着操练时的尘土;长史公孙贾捧着一卷竹简,神色凝重;中尉公子虔按着腰间的剑,目光锐利如鹰。众人皆知,魏国此时派使团前来,必然与庞涓有关。
“报——魏国使者求见。”卫士的声音再次响起。
“传。”商鞅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案面。
魏国使者是个年约五十的老者,穿着一身绣着锦鸡的大夫朝服,虽面带疲惫,却依旧保持着贵族的矜持。他走进帅帐,对着商鞅略一拱手,却并未行跪拜之礼:“大良造,外臣奉魏王之命,特来与秦国商议休战之事。”
“休战?”公子虔冷笑一声,“魏军在马陵大败,河西之地尽失,如今倒想起休战了?早干什么去了?”
使者脸上闪过一丝难堪,却依旧强作镇定:“两国交战,损兵折将,于双方都无益处。魏王说了,愿以河西以东的十座城池,换回庞涓将军。”
此言一出,帐内顿时一片哗然。河西以东的十座城池皆是沃土,其中的少梁城更是军事重镇,魏国竟舍得用如此重礼换回庞涓,足见其对庞涓的重视。
商鞅不动声色,手指依旧敲击着案面:“十座城池,确实是份厚礼。只是庞涓乃当世名将,若放回魏国,他日再率军与秦国交战,岂不是养虎为患?”
使者立刻说道:“大良造放心,魏王已许诺,庞涓回国后,便解除其兵权,改任文职,绝不会再让他领兵伐秦。”
“口说无凭。”公孙贾上前一步,展开竹简,“当年魏惠王许诺给公叔痤封地,事后却反悔;许诺给孙膑将军相位,转头便纵容庞涓陷害他。这样的承诺,如何能信?”
使者被怼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商鞅见状,摆了摆手:“使者远道而来,先下去歇息吧。此事重大,本良造需与众将商议后再做答复。”
待使者退下,帅帐内的议论声立刻高涨起来。蒙骜率先开口:“大良造,十座城池可是块肥肉啊!少梁城粮草充足,若能拿下,我军东出便多了一个据点。庞涓虽有将才,但魏国已元气大伤,即便放回,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不可!”公子虔立刻反驳,“庞涓精通兵法,当年率魏武卒横扫三晋,若非马陵之战中了孙膑的埋伏,我军未必能胜。如今魏国虽弱,但只要庞涓在,一旦缓过劲来,必然会卷土重来。此人不除,必是秦国东出的大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