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里又是一阵欢呼。有个年轻媳妇怯生生地问:“李吏官,俺家男人在军营当兵,俺一个人带着娃,织布也织不了多少,这新法里,有没有照顾俺们这样的?”
李甲脸色柔和了些:“这位妹子放心,新法里有‘军属优抚’的规矩。你男人在军营立功,你在家里织布,就算数量没那么多,官府也会给你补贴粟米;要是你男人升了爵,你也能跟着受优待,比如缴赋税能少缴些。再说了,邻里之间也该互相帮衬,官府也会组织妇人一起织布,人多力量大,织得多了,大家都能得好处。”
年轻媳妇听了,眼圈有点红,用力点了点头。她男人去年去打仗,只寄回来过一封信,说立了点小功,她一直担心家里的日子,如今听了这话,心里踏实多了。
李甲看了看日头,又拿起竹简:“还有一条,大伙可得记牢了——新法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犯了法,都要受惩罚。比如有人偷了别人的粮食,或是占了别人的田,不管他是谁,都要把东西还回去,还要罚粟米;要是犯了大错,比如勾结魏人,那更是要重罚。但大伙也别担心,只要好好过日子,不犯法,官府绝不会冤枉好人。”
这话一出,人群里安静了些。以前魏人在的时候,贵族犯了法,百姓根本管不了,如今新法说“人人平等”,大伙心里都觉得痛快。有个老头捋着胡子说:“要是真能这样,那咱老百姓的日子就有盼头了!”
李甲笑了:“老丈说得对,咱大秦的日子,就是要靠大伙一起过好。今日宣讲的只是新法的一部分,接下来几天,官府会派人到各村去,把新法的条文抄在木板上,挂在村口,大伙有啥不懂的,都能去问。要是发现有人不按新法办事,比如官吏欺负百姓,或是有人犯法不被惩罚,大伙也能到县衙去告,官府一定给大伙做主!”
太阳渐渐偏西,把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百姓们渐渐散去,有的还在互相讨论着新法,有的已经开始盘算着回家怎么开垦荒地,怎么多织布。王二柱扛着锄头,脚步比来时轻快多了,他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回去就跟邻村的老光棍商量雇人的事,再把屋后的荒坡开出来,争取今年多收些粮,说不定真能得个爵位。
周老铁回到铁匠铺,立刻把炉火生了起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又响了起来,比平时更响亮,更有劲儿。年轻媳妇回到家,把纺车搬到院子里,阳光照在纺车上,她手里的线轴转得飞快,脸上带着以前没有的笑容。
李甲收拾好竹简,走下土台。他看着百姓们忙碌的身影,心里也觉得踏实。河西刚收复的时候,百姓们脸上都是愁容,如今听了新法,眼里有了光,这就是商君新法的力量。他知道,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要去各村宣讲,要帮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要确保新法真正落到实处,但他一点都不觉得累——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年河西的景象:田地里粟苗长得比人高,家家户户的粮仓都堆得满满的,妇人织布的声音在村里回荡,孩子们在田埂上笑着跑着,那才是大秦该有的样子。
晚风拂过广场,老槐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这即将到来的好日子鼓掌。河西的春天,不仅带来了温暖的阳光,更带来了新的希望,而这希望,正顺着商君新法的脉络,一点点渗透到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百姓的心里。
接下来的几天,县衙的官吏们果然分头去了各村。王二柱所在的王家庄,官吏们把新法条文抄在木板上,挂在了村口的老槐树下,还带着丈量土地的工具,帮着村民丈量新开的荒地。王二柱找了邻村的老光棍,两人约定,老光棍帮他开垦荒坡,每天给两升粟米,等秋天收了粮,再多给五斗。老光棍欣然同意,他无家无业,能有口饭吃,还能帮着开垦荒地,心里也觉得有了奔头。
周老铁的铁匠铺生意越来越红火,官府真的给了他一批铁矿,他打了几十把犁,卖给乡亲们,只收了点成本价。乡亲们都夸他手艺好,还帮他宣传,附近村里的人都来他这里买农具。官府听说了,还特意派人来表扬他,说等他打够一百把犁,就给他申报奖励。周老铁干劲更足了,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打铁,晚上直到月亮升得老高才休息。
那个年轻媳妇,在官府的组织下,和村里其他几个妇人一起织布。她们凑钱买了些好棉花,一起在村头的空房子里织布,人多了,不仅织得快,还能互相请教技巧,织出来的布又细又软。才一个月,她们就织出了三十多匹布,官府按照新法,给她们每个人都补贴了粟米,还说要是再织得多些,就能申报“织帛有功”,说不定能得个小奖励。
村里有个叫张三的,以前好吃懒做,总想着占便宜。有一次,他偷了邻居家的一袋粟米,被人发现了。邻居按照新法,到县衙去告了他。县衙的官吏很快就来了,把张三抓了起来,不仅让他把粟米还了回去,还罚了他五斗粟米,让他去给村里修水渠,做一个月的苦役。这事传开后,村里再也没人敢偷东西了,大家都知道,新法不是说着玩的,谁犯法都不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