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丞!”赵信惊呼一声,“五十石可不是小数目,若是被咸阳知道了……”
“出了事我担着。”蒙骜打断他,“《仓律》里写着,边仓需兼顾赈济归附部落,这是为了边境稳定。若是浑邪部因冻饿而反,到时候损耗的粮食和士卒,可比这五十石多得多。”
赵信虽有顾虑,却还是依言去调粮。当粮卒们将一袋袋粟米搬到雪地里时,匈奴人眼中顿时泛起了光,孩子们更是挣脱大人的手,想要上前,却被骨都侯喝住。“多谢蒙仓监!多谢秦国!”骨都侯跪倒在地,对着蒙骜磕了三个响头,额头撞在雪地里,溅起一片雪沫。
蒙骜看着他们背着粮食、牵着牛羊缓缓离去的背影,忽然想起去年夏天,内地漕运的粮船抵达榆中时的情景。当时泾水两岸的麦子刚收割完,粮农们推着粮车往船上运粮,金黄的麦浪连着天际,与此刻北境的白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忽然明白,为何秦王要耗巨资在边境修建边仓——内地的粮食顺着漕运、驿道源源不断地运来,不仅能让驻军安心戍边,还能让这些游牧部落归附,这才是真正的固边之策。
雪渐渐小了些,蒙骜回到仓内,赵信正对着粮册叹气:“监丞,这五十石粮一减,我们的储备粮就只剩两万八千三百石了,离三年的定额还差两百石。”
“无妨。”蒙骜拿起笔,在粮册上记下赈济的数目,“下个月关中的补粮就该到了,到时候再补上便是。”他抬头望向窗外,雪光映着仓内的油灯,将粮囤的影子投在墙上,像是一道道坚实的屏障。
过了约莫半个月,雪终于停了。蒙骜接到消息,说浑邪部不仅按约定缴纳了五十头牛羊,还派了两百名青壮协助士卒修补长城。他站在仓门口,看着远处匈奴青壮与秦军士卒一起搬运石块的场景,忽然听到身后传来马蹄声。
“蒙仓监!”一名驿卒翻身下马,手里捧着一卷竹简,脸上带着喜色,“咸阳来的诏令,说榆中边仓赈济浑邪部的事,秦王听说了,不仅没责怪,还赏了您五十金,让各边仓都学着您的法子,安抚归附部落!”
蒙骜接过诏令,手指抚过竹简上秦王的朱印,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抬头望向远方,只见驿道上有一队粮车正缓缓驶来,粮车周围的士卒们穿着崭新的皮甲,旗帜上“栎阳仓”的字样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赵信凑过来,笑着说:“监丞,这下您可放心了,有了咸阳的赏,以后再赈济部落,咱们也有底气了。”
蒙骜点点头,目光重新落回榆中边仓的粮囤上。他知道,这些粮食不仅是驻军的救命粮,更是边境的稳定基石。只要边仓的粮食充足,内地的补粮不断,北境的风雪再大,也能守住这片土地,守住秦国的边疆。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粮囤上,给竹篾囤壁镀上了一层金边。蒙骜拿起粮册,开始清点今日新到的粮食,笔尖划过竹简的声音,与远处士卒们的谈笑声、粮车的轱辘声交织在一起,在北境的暮色中,奏响了一曲安稳的戍边谣。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