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冶子没抬头,抡起锤子狠狠砸在剑坯上:"君上心里的火,比这炉子里的旺。"他忽然停下手,指着剑身上的一道纹路,"你看这里,要像西戎人那样,把铁矿粉混进木炭里烧,这样炼出来的钢才够硬。"
隔壁的木工坊里,更热闹。孟明视正和工匠们围着一台新造的投石机,这台机器比从前高了三尺,支架上裹着加固的铜片。"再把射程调远十步。"他指挥着工匠转动绞盘,"崤山的教训记着,咱们的投石机,得能打到半山腰的敌人。"
一个年轻工匠举着图纸跑过来:"将军,您看这个'望山'怎么样?在弓臂上刻刻度,射箭时能瞄准得更准。"
孟明视接过图纸,眼睛一亮。他想起崤山之战时,晋军躲在山崖上射箭,秦军根本看不清目标。"好主意!"他拍着工匠的肩膀,"就按你说的做,做成了,寡人保你升为百工之长。"
工坊外的空地上,一队士兵正在测试新造的甲胄。穿着轻坚甲的士兵们灵活地翻爬木墙,比起从前的铁甲,这种皮革与铁片混搭的甲胄轻了一半,却能挡住普通的箭矢。负责监工的蹇叔捋着胡须,对身边的穆公说:"君上你看,孟明视这孩子,是把崤山的血债,都融进这些甲胄兵器里了。"
穆公望着月光下闪着冷光的兵器,忽然问:"西戎的战马训练得如何了?"
"已能适应中原的地形,"蹇叔答道,"义渠部落送来的骑手正在教秦军骑兵山地作战的法子。"
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是夜间巡逻的士兵经过,甲叶碰撞的脆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穆公转身往回走,背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长:"告诉孟明视,明年开春,我要看到一支能翻山越岭的秦军。"
四、校场冬训
腊月的咸阳校场,积雪没到脚踝,却挡不住训练的热潮。
孟明视披着件单薄的皮甲,站在高台上,看着下面五千名士兵演练新创的"山地搜索阵"。士兵们三人一组,互相掩护着穿过模拟的山谷地形,遇到"埋伏"时,前队立刻举盾防御,后队的弓弩手迅速占领高处反击。
"速度再快些!"孟明视扯着嗓子喊,手里的马鞭指向一处陡坡,"晋军不会等你们摆好阵势!"
队列里,一个瘸腿的老兵引起了他的注意。那老兵左腿受过伤,却依然努力跟上队伍,盾牌在雪地上拖出一道痕迹。孟明视走下台,拦住他:"你是哪个部队的?"
老兵挺直腰板:"回将军,崤山幸存者,前军步卒张三。"
"腿伤这样,怎么还来训练?"
张三咧开冻得发紫的嘴笑了:"俺这条腿是捡回来的,命是君上给的,不练出本事,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弟兄?"他忽然压低声音,"将军,俺们都等着开春呢。"
孟明视心里一热,解下自己的披风披在老兵肩上:"好样的。"
这时,校场入口传来马蹄声。秦穆公带着几名侍卫来了,他裹着件旧棉袍,手里捧着一壶热酒。"孟明视,"他扬了扬酒壶,"过来暖暖身子。"
两人走到高台边,望着下面训练的士兵。"君上看,这'山地搜索阵'还行?"孟明视问道。
穆公抿了口酒,点头:"不错。但记住,最好的阵法,是将士们的士气。"他指着那些冒着严寒训练的士兵,"你看他们眼里的光,比三年前亮多了。"
孟明视忽然跪下:"君上,明年开春,让臣带军伐晋吧。"
穆公扶起他,将酒壶递给他:"不急。"他望着东方的天空,那里,启明星正渐渐升起,"等雪化了,等西戎的战马养肥了,等咱们的箭能射到晋军的帐篷里,再出发。"
校场上,士兵们的呐喊声此起彼伏,震落了树枝上的积雪。雪花在火把的映照下,像无数飞舞的火星,落在秦穆公和孟明视的肩头,很快又被热血融化。
五、复仇之誓
开春的第一场雨,洗刷着咸阳城的街道。兵器坊的工匠们抬着新造的战车经过,车轮碾过积水,溅起的水花里,映着"秦"字军旗的影子。
军事学堂里,孟明视正在给将领们讲解地图。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晋国山川图,崤山的位置被红笔圈了出来。"这里,"他用木杆指着图上的一处峡谷,"就是咱们要复仇的地方。"
将领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地图上,有人攥紧了拳头,有人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剑。这些人里,有崤山之战的幸存者,也有新提拔的年轻将领,但眼神里的决心是一样的。
"报——"一名斥候冲进学堂,单膝跪地,"君上有令,三日后,校场点兵!"
孟明视猛地站直身体,木杆重重敲在地图上的晋国疆域:"弟兄们,等着这一天,等了两年了!"
三日后的校场,十万秦军列阵而立。士兵们穿着崭新的轻坚甲,手里的秦锐剑在阳光下闪着寒光。骑兵方阵里,五千匹西戎战马昂首嘶鸣,骑士们的箭囊里,装着带"望山"刻度的新箭。
秦穆公站在点将台上,望着下面黑压压的军队,忽然拔剑指向东方:"晋国欺我太甚,崤山之仇,不共戴天!今日,寡人要问你们——"
"愿随君上,伐晋!"十万将士齐声呐喊,声浪掀动了台上的旗帜。
"好!"穆公将剑插入鞘中,声音传遍校场,"传寡人之令,孟明视为主将,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明日卯时,兵发晋国!"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校场。孟明视走到父亲百里奚的灵位前,斟上一杯酒:"父亲,您看,秦军准备好了。"灵位前的烛火轻轻摇曳,像是在回应。
远处的工坊里,最后一批兵器正被装上马车;城外的粮仓,粮草已经打包完毕;西戎的盟友派人送来消息,他们的骑兵已在边境等候。咸阳城的每一个角落,都透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力量。
秦穆公站在城楼上,望着即将出征的军队,手里摩挲着那卷"罪己诏"的竹简。风吹起他的衣袍,也吹起了城下飘扬的军旗。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仅是为了复仇,更是为了秦国的未来。
夜色渐浓,咸阳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像一片燃烧的星海。而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新的黎明正在酝酿,等待着秦军踏破山河的那一刻。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