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每日需随战俘劳作,虽可额外增收,但陈文昭身为儒生,难以屈尊,遂选择教书,既能维持生计,又能获得更高报酬。
梁山除兵卒外,还有不少携家带口的百姓,自然不乏孩童。
徐悟锋早年便开设学堂,起初只为头领识字,后扩展至士兵及山民子女。
截至目前,教学内容仅限基础识字,更深层次的知识暂未涉及。
山上的教书先生白天授课,教导孩童读经识字,教材多为《论语》《孟子》,禁止传授其他杂学。
晚间则为士兵扫盲,如此便可领取双份酬劳,收入颇为丰厚。
陈文昭未曾料到,昔日任知州的自己,日后竟成了教书匠。
然而自那以后,一家生活确有改善。
教书所得银钱,每日结算,可在山中指定之处换取所需物品,如酒肉、盐糖、布匹、纸笔等。
陈文昭心中明白,梁山有意招揽他效力,若非他为官尚称清廉且颇有才干,恐怕早已命丧刀下。
然而,他并无投靠草寇之意。
岂有此理!他身为朝廷知州,虽只是地方官员,但亦算一方栋梁,况且还是蔡京门生,从郓州调任不过是换地履职罢了。
遭梁山劫持上山,让他损失惨重,自是对梁山充满敌意。
因此,陈文昭只教授孩童读书,绝不会去教梁山士卒识字。
直到徐槐到来,陈文昭才找到可以倾诉之人。
徐槐除了家人,还有任森、李宗汤、韦扬隐相伴,后两者皆与颜树德相识。
颜树德曾劝说李宗汤、韦扬隐加入梁山,却被二人婉拒,主要顾虑徐槐的感受。
若无徐槐存在,二人或许已落草为寇,毕竟他们对梁山颇为钦佩。
对此,徐悟锋并不在意,山寨头目众多,武艺高强者不乏其人,少一两人无伤大雅。
谁料几日后,又来了一位赵鼎,此人陈文昭熟识,徐槐亦有所耳闻。
据赵鼎所述,朝廷欲招安梁山,却因蔡京、高俅从中阻挠而告吹,令陈文昭、徐槐深感惋惜。
但不久后,他们得到更令人震惊的消息——梁山即将起事。
赵鼎详细讲述招安当日聚义厅内场景,以及吕将、许贯忠的言辞,使二人惊骇不已。
身为知州、知县的陈文昭、徐槐,虽非绝顶聪明,但也绝不愚钝。
许贯忠、吕将的话语浅显易懂,连李逵都能领会其中深意,他们怎会不知?
陈文昭拍案而起,痛惜道:“不曾想此贼居心叵测,竟想效仿黄巢,可恨当年济州知州任清荣是个蛀虫。”
“若是我当时任职,哪容得梁山泊今日之势!”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一阵笑声,随即有人开口:“遗憾啊,世间并无假设,我能有如今的局面,多亏了大宋的助力。”话音未落,只见徐悟锋缓步走入。
陈文昭三人神色骤变,徐槐也随之起身,手指徐悟锋喝道:“徐悟锋,我劝你三思,我大宋兵力百万,若你能及时回头,归顺朝廷,依旧能保家族荣华。”
徐悟锋哈哈一笑,“算起来,葬送在我手中的大宋官兵已不下十万,以这样的军队,即便再多也是徒增伤亡。”
他转向赵鼎,带着几分笑意问:“赵大人,您的身体还好吗?昨 ** 在聚义厅突然昏倒,让我颇为担忧。”
赵鼎冷声道:“徐悟锋,你把我扣押于此,又何必装模作样?”
徐悟锋摇头,“我何曾虚伪?赵大人的才智令我钦佩,若能为您效力,我也倍感荣幸。
但我不似那赵皇,无法轻易让人臣服,还请安心留居梁山,所需一切,我会妥善安排。”
赵鼎苦劝道:“徐悟锋,凭你的能力,为何不投靠朝廷建功立业?为何非要走上这条险路?大宋已传承百年,国力强盛,民心归附,梁山怎可能撼动大局?”
徐悟锋微笑回应:“赵大人难道不信我能成功?至于国力强盛,恐怕您在开玩笑吧。
江南花石纲引发民怨,朱勔虽遭唾弃,却依然深得圣眷,这不正是隐藏的危机吗?”
“摩尼教近年来虽隐秘发展,但其影响力日渐扩大。
若真闹腾起来,绝非普通民变那么简单。”
徐悟锋此言一出,赵鼎、陈文昭、徐槐皆面露惊色。
陈文昭曾任江南官员,对摩尼教的崛起自然有所耳闻。
近来花石纲 ** 愈演愈烈,摩尼教趁势壮大,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梁山泊依傍齐鲁,摩尼教扎根江南,虽非中原核心地带,但前者紧邻京畿,后者则是财赋丰饶之地。
若这两处生乱,虽未必天下动荡,却足以使国势由盛转衰,这让三人不禁心生寒意。
陈文昭久居山寨,早年又任郓州知州,对徐悟锋最为熟悉。
在他看来,徐悟锋确是罕见的枭雄人物。
换作常人,怎么可能在短短数年间,将梁山泊发展至此?
梁山泊的“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口号,既顺应大义,又避开朝廷忌讳,绝非凡人能想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