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站在泉州港的了望塔上,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吹乱了他的头发。眼前,大明水师的战船与海运联盟的商船交错进出,繁忙的景象却难掩他心中的忧虑。尽管集装箱技术已在水师中初步应用,运输效率有所提升,但在与倭寇及西方势力的数次交锋后,林远敏锐地察觉到,海上作战的关键不仅在于武器装备和战术,更在于后勤补给的高效与稳定。
“掌柜,陈总兵派人送来加急信件。”苏婉娘匆匆登上了望塔,将一封用火漆密封的信件递到林远手中。林远拆开信件,快速浏览着内容,脸色愈发凝重。信中,福建水师总兵陈宏详述了近日在巡逻中遭遇的困境——因补给船调度不畅,战船在海上巡航时间被迫缩短,致使倭寇有可乘之机,在沿海地区又进行了几次小规模骚扰。
“苏姑娘,召集海运联盟的核心成员,还有物流学堂的算术师和工匠们,我们必须立刻商讨应对之策。”林远将信件塞进袖中,眼神坚定地望向大海。
议事厅内,气氛凝重。老船商率先发言:“这补给问题由来已久,水师的补给船大多是老旧船只,航速慢,载货量也有限。再加上调度混乱,经常出现物资积压或短缺的情况。”
物流学堂的首席算术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补充道:“根据我对水师补给路线和时间的分析,目前的补给方式缺乏科学规划。船只在不同港口之间往返,路线迂回,浪费了大量时间和资源。而且,物资的储备和分配也没有合理的计算依据,导致有时前线急需物资,后方却库存积压。”
林远微微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诸位所言极是。我们不能再沿用传统的补给方式,必须用物流思维重新布局海防补给。我有一个初步的想法,我们可以借鉴海运联盟的物流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完善的海防补给体系。”
“首先,我们要对补给路线进行优化。”林远展开一幅巨大的海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沿海的港口、岛屿以及水师的巡逻区域。“根据水师的巡逻任务和倭寇的活动范围,我们将海域划分为几个补给区域,每个区域设立一个核心补给站。补给船不再盲目地在各个港口之间穿梭,而是根据预先制定的路线,定时定点地向核心补给站运送物资。”
“那核心补给站的物资如何分配到前线的战船上呢?”一位海运联盟的成员提出疑问。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配送机制。”林远指着海图上的各个补给区域,解释道,“我们在每个补给区域配备小型的快速配送船。这些配送船以核心补给站为中心,根据战船上的物资需求信息,及时将所需物资送达。这样既能减少补给船的长途奔波,又能确保前线战船随时得到补给。”
为了实现这一构想,林远与物流学堂的工匠们日夜钻研,对补给船和配送船进行了改造。补给船采用了更大的货舱设计,增加了货物的装载量;同时,优化了船体结构,提高了航速和稳定性。配送船则更加注重灵活性和速度,船身小巧轻便,装备了改良后的风帆和船桨,能够在复杂的海域环境中快速行驶。
在物资管理方面,林远引入了物流学堂研发的库存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水师可以实时掌握各个补给站和战船上的物资库存情况,提前进行物资调配和补充。算术师们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情报,运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个补给站和战船在不同时期的物资需求量,为物资的储备和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要将这一庞大的计划付诸实践,并非易事。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与水师内部传统观念的冲突。一些水师将领对这种全新的补给方式持怀疑态度,担心会影响作战效率。
“林掌柜,你这想法听起来不错,但实际操作起来恐怕困难重重。我们水师一直沿用传统的补给方式,突然改变,将士们能否适应还是个问题。”一位水师参将皱着眉头说道。
林远耐心地解释道:“将军有所不知,传统的补给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如今复杂多变的海战需求。我们的新方案经过了严密的论证和计算,不仅能提高补给效率,还能降低成本。而且,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会安排物流学堂的专业人员对水师将士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新的补给流程和操作方法。”
为了说服水师将领,林远决定进行一次实际的演练。他与陈宏总兵协商后,挑选了一支水师舰队,按照新的补给方案进行一次模拟巡逻任务。
演练当天,天气晴朗,海面风平浪静。补给船按照预定路线,准时将物资运送到核心补给站。随后,配送船根据战船上发出的物资需求信号,迅速装载物资,驶向巡逻舰队。整个过程有条不紊,配合默契,比传统的补给方式节省了近一半的时间。
看着眼前高效有序的补给演练,水师将领们纷纷点头称赞。“林掌柜,看来你这物流思维还真是厉害。有了这样的补给体系,我们水师在海上作战就更有底气了。”陈宏总兵笑着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