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儿回到栖凤阁时,案头的鎏金烛台已燃去小半。
她将门关得严丝合缝,指尖先摸向袖中金符——入手仍是烫的,像块烧红的炭。
"小梅。"她唤了声,转身时已褪下外袍,露出腰间那方羊脂玉佩。
那是今早离宫前皇后塞给她的,说是"当年陪嫁之物",此刻贴着肌肤,倒比金符凉些。
小丫鬟从里间捧着包袱出来,发梢还沾着夜露:"郡主,您要的软底靴、火折子都收在夹层里了。"
苏婉儿接过包袱,指尖在缎面下按了按——最底层是张氏给的解忆丹,裹着红布的小团,硌得手掌生疼。
她抬眼看向小梅:"去御书房。"
小梅的手顿了顿:"可...可这会子掌灯了,典籍房该锁门了。"
"拿我的腰牌。"苏婉儿从腕间褪下枚翡翠扣,"找《大昭杂记》第三卷,还有...所有带'玄先生'字样的批注。"她声音放轻,"若遇着值夜的,就说奉了陛下口谕。"
小梅突然屈膝福了福:"郡主放心,奴婢就是翻了典籍房的灰,也给您找全了。"话音未落,人已提着灯笼往外跑,裙角扫过门槛时带起一阵风,吹得烛火晃了晃。
窗外传来叩窗声。
苏婉儿掀开窗纱,林侍卫长的脸在夜色里只露半张:"郡主,东宫暗卫在角门候着。
玉令..."
她摸出袖中玉令——那是今早皇后塞在她掌心的,说是"调得动东宫三队暗卫"。
月光下,玉令上"凤栖"二字泛着幽光,她递过去时,林侍卫长的手指抖了抖,接过便转身,靴底在青石板上敲出细碎的响。
出西华门时,暗卫们都蒙着黑巾,只余双眼。
为首的递来匹枣红马,马背上搭着玄色斗篷。
苏婉儿翻身上马,斗篷兜帽压得低,正听见林侍卫长压低声音:"走偏道,绕开巡城营。"
马蹄声碎在巷子里,她望着头顶忽明忽暗的灯笼,突然想起《后妃列传》里的记载——"先皇后素喜静,每至孟春必往西山清音庵礼佛"。
系统奖励的"过目不忘"技能突然翻涌,她闭了闭眼,那些墨字便在脑海里清晰起来:"庵后有竹,竹后有院,院锁双门。"
西山的风比宫里凉得多。
林侍卫长在马前勒住缰绳:"郡主,前头林深,得下马走。"
暗卫们散开成扇面,刀鞘在腰间撞出轻响。
苏婉儿踩着枯枝往前走,露水浸透了软底靴,鼻尖萦绕着松脂的苦香。
转过最后一道山梁时,她突然顿住——半人高的杂草里,半扇木门歪在那里,门楣上"清音"二字已被风雨蚀得模糊。
"林叔。"她回头,声音轻得像片叶子,"你们守在外面。"
木门被推开时发出吱呀声,惊起几只寒鸦。
苏婉儿摸出火折子,橙黄的光映出屋内情形:案几上的青瓷茶盏还盛着半盏茶,茶垢都没积厚;墙上的纱帘虽旧,却没有虫蛀的洞;最显眼的是正面墙上那幅画像,画中女子着月白衫子,眉心一点朱砂痣,眼尾上挑的弧度,竟与她镜中模样分毫不差。
她脚步虚浮地凑近,画像下方题着行小楷:"灵玉承恩,天命所归。"墨迹已有些发暗,却仍能辨出笔锋里的清峻。
苏婉儿伸手触碰画中人的眉眼,指尖碰到绢帛时,突然想起张氏今早的话:"先皇后有个胞妹,小名灵玉..."
案几上堆着些旧书,最上面一本《心经》的书脊泛着油光,像是被人反复翻阅过。
她刚要翻开,余光瞥见书堆下露出半截信笺,鹅黄色的纸角上沾着暗红痕迹,像...血。
风从破窗吹进来,吹得画像轻轻晃动。
苏婉儿的手指悬在信笺上方,能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这封信,会是解开所有谜团的钥匙么?
苏婉儿的指尖在鹅黄信笺上微微发颤,火折子的光映得纸角暗红痕迹更显刺眼。
她深吸一口气,轻轻展开——墨迹未干时该是浓黑的,经年累月褪成了茶褐色,却仍能辨出笔锋里的狠戾。
"玄主欲借灵玉血脉引动地脉,断大昭龙气。"第一行字就让她耳中嗡鸣。
"那丫头生得与先皇后七分像,正合我等以假乱真之策。"第二行让她后背沁出冷汗。
"若灵玉失联,可寻'玉令'为证——此令乃当年玄主亲手所刻,见令如见主。"最后一行墨迹突然加重,像是笔尖狠狠戳进纸里,在"玉令"二字下划了道深痕。
火折子"啪"地灭了。
苏婉儿手一抖,信笺险些掉在地上。
她摸出袖中玉令,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凤栖"二字与信上"玉令"重叠,幽光里竟泛起暗红纹路,像血管在玉中游走。
"郡主!"
院外突然传来林侍卫长的低喝。
苏婉儿迅速将信笺塞进衣襟,抄起案上《心经》盖住痕迹。
门被撞开的刹那,她看见方公公扶着门框喘气,额角汗珠子顺着皱纹往下淌,平时梳得油光水滑的发髻散了几缕,活像被人追着跑了半座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庶女郡主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庶女郡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