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笑着说:“陛下知道你们忠义,这粮是朝廷的心意。你们守京师,就是守咱们大吴的家!” 乡民们齐声喊:“守京师!守家!” 声音震得营前的旗帜都在动。
工部尚书张毅(正二品)命侍郎周瑞(正三品)赶制兵器,五日送刀五百把、弓三百张到乡民营。周瑞看着乡民们拿着新兵器练得热火朝天,对岳谦道:“这些乡勇有股劲,比京营的新兵还卖力!”
岳谦点头:“他们是为了护家,才这么拼。有他们助战,德胜门更稳了。” 周瑞道:“工部还会送些箭来,保证你们箭支充足!”
谢渊巡乡民营。他走到周老汉的伍前,看着老汉教后生们练弓,笑着问:“周伯,练得怎么样了?” 周老汉放下弓,躬身道:“谢太保放心,俺们能守城门!若瓦剌来,俺们第一个上!”
谢渊递过一张守城图纸:“这是德胜门的守城方案,你们守西角楼,那里能望到居庸关方向,若有动静,就鸣锣报信。” 周老汉接过图纸,小心翼翼地折好:“俺们记住了,绝不让瓦剌靠近城门一步!”
镇刑司旧党残余(魏庸的亲信)偷偷潜入乡民营,想煽动乡民 “去宫前请官”,说 “朝廷只给粮不给官,是看不起乡勇”。周虎识破他们的阴谋,带着后生们把人绑了,送到玄夜卫。
秦飞审出这些人是想借乡勇乱营,再趁乱放瓦剌残部入城。他把供词递给谢渊:“谢太保,旧党余孽还没清干净,得加强乡民营的守卫。” 谢渊点头:“让玄夜卫在乡民营设暗探,再让岳谦加派兵卒巡逻 —— 绝不能让旧党再作乱。”
夏季廷议,李嵩(正二品吏部尚书)奏请规范乡勇制度:“陛下,乡勇忠义,但需定品级、明职责,免得有人借乡勇谋私。臣请设‘乡勇校尉’(从九品)、‘乡勇统领’(正八品),由兵部考核任命,隶九门守将管辖。”
谢渊附和:“李尚书所言极是。乡勇自备粮械者,除户部补粮,还可按战功升阶;若战死,家属由户部发抚恤金,入祀‘忠勇祠’—— 这样才能留住民心,激励乡勇。”
萧桓准奏:“就按你们说的办,让乡勇有奔头,有保障!”
秦飞派玄夜卫暗探编入乡民营,伪装成乡民,每日巡查营内动静。暗探张青(玄夜卫小旗,从七品)发现有个乡民总在营外晃悠,形迹可疑,悄悄跟上,果然见他与瓦剌残部接头,递出乡民营的布防图。
张青当场抓获两人,押到秦飞面前。残部供认:“是魏庸的余党让我们来偷布防图,想袭乡民营。” 秦飞冷声道:“把人押入诏狱,再查余党,一个都别漏!”
夏季某日,乡勇开始协助守德胜门。周老汉带着伍里的后生们守西角楼,每日登楼了望,遇有可疑骑影,就鸣锣报信。有次发现十几个瓦剌游骑在远处徘徊,周老汉率后生们放箭,吓得游骑掉头就跑 —— 乡勇的箭术,竟让瓦剌不敢靠近。
德胜门守将赵勇(正六品)笑着对谢渊道:“谢太保,这些乡勇真管用!有他们在,咱们省了不少心!” 谢渊点头:“民心是最好的城防,有乡民助战,京师更稳了。”
京郊百姓自发往乡民营送东西,有的送麦饼,有的送草药,有的送衣服。周虎的娘提着一篮鸡蛋来,对儿子说:“好好守城门,娘在家等你回来!” 周虎接过鸡蛋,眼眶通红:“娘放心,俺定守住京师,不让你受委屈!”
乡勇们捧着百姓送的东西,心里暖暖的 —— 他们知道,自己守的不仅是城门,更是乡亲们的家。
谢渊递《乡勇功过奏疏》:“周老汉率乡勇识破旧党阴谋、击退瓦剌游骑,忠义可嘉;周虎等后生苦练守城术,屡立微功。请陛下赏周老汉‘乡勇统领’(正八品),周虎等十人‘乡勇校尉’(从九品),以励民心。”
萧桓看了奏疏,笑着说:“谢太保,这些乡民配得上赏赐!传朕旨意,按你说的办,再赏周老汉银五十两、绸缎十匹!”
夏季中旬,萧桓在午门召见周老汉。老汉穿着新赐的官服,虽有些局促,却腰板挺直:“陛下,俺就是个乡民,能得陛下赏赐,俺这辈子值了!俺定带着乡勇守好德胜门,直到瓦剌再也不敢来!”
萧桓握着他的手:“老丈忠义,是大吴的福气。朕信你,也信所有乡勇 —— 有你们在,京师安稳,百姓安乐。” 周老汉激动得眼泪掉下来:“陛下圣明!俺们绝不负陛下!”
李嵩派吏部侍郎张文(正三品)去乡民营考核 “乡勇校尉”。张文按《大吴吏律》,考校后生们的箭术、刀术和守城知识,周虎等十人都顺利通过,领到了吏部发的 “校尉印”。
“好好干,” 张文拍着周虎的肩,“以后若立战功,还能升阶 —— 朝廷不会亏待忠义之人。” 周虎捧着印,用力点头:“大人放心,俺定好好守城门!”
刘焕见乡勇守城门尽心尽力,奏请加拨冬粮:“陛下,冬季将至,乡勇需备冬衣冬粮。臣请拨粮三千石、银五千两,给乡勇做冬衣、买炭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