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根据他的身体变化调整了方案:祛湿茶换成葛根苍术茶,运动从五禽戏换成“苗家踏歌步”——一种结合了苗族舞蹈的踏步运动,节奏轻快,他跟着视频跳了十分钟,竟出了一身汗。
变化悄悄发生。他不再觉得应酬是负担,反而学会了在酒桌上点“苗家酸汤鱼”,汤里的番茄和酸笋能解油腻;办公室的抽屉里,咖啡换成了苗医特制的“桑菊茶”,桑叶降血糖,菊花平肝阳;周末不再赖床,而是去公园跟着大爷大妈打太极,动作比刚开始流畅了不少。
四、扩散:草木的涟漪
公司的人渐渐发现陈总的变化:脾气好了,开会时不再拍桌子;以前西装总是紧绷绷的,现在竟松快了些。有次部门聚餐,他点了一桌子“苗家养生菜”,还给每个人讲紫苏叶的功效。会计张姐怯生生地问:“陈总,我妈也有糖尿病,能加那个苗医平台吗?”
张姐的母亲王阿姨成了慢病坊的新用户。老人嫌智能设备麻烦,李苗就每天打电话提醒她测血糖,听她念叨菜市场的菜价,顺便教她怎么挑带露水的野菜。三个月后,王阿姨的血糖稳定了,还学会了用微信发语音:“小李啊,我今天挖了马齿苋,按你说的凉拌着吃,真爽口。”
平台上的用户越来越多。有程序员小王,天天熬夜赶项目,高血压犯了,苗医让他睡前泡“钩藤足浴包”,钩藤能平肝息风,泡脚时热气蒸腾,他说“比喝红牛管用”;有退休教师刘老师,糖尿病十几年,担心并发症,石老给她开了“杜仲枸杞茶”,杜仲能强筋骨,预防糖尿病肾病,现在她每天带着茶缸去公园练太极。
陈建国把公司食堂改成了“养生食堂”,菜单由李苗指导制定,早餐有苦荞粥,午餐有清蒸鱼,晚餐是杂粮饭。员工体检时,高血压的人数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一,他在大会上宣布:“以后谁能坚持在苗医平台打卡,年底奖金加一千!”
五、扎根:传统与现代的共生
半年后,陈建国的血糖稳定在6.5mmol/L左右,血压130/80mmHg,降压药减到了半片。他去苗寨参加慢病坊的线下交流会,才知道石老的故事:石老年轻时是苗寨的“赤脚医生”,背着药篓走山路,用草药救过不少高血压糖尿病的村民。后来山里通了网,他看着年轻人用手机查资料,忽然想到,能不能把苗医的方子放到网上,让更多人受益?
“以前咱们苗医看病,靠的是望闻问切,现在有了这些数据,就像多了双眼睛。”石老领着他参观药田,指着一株开着小白花的植物,“这是夏枯草,能清肝火,以前只知道对高血压好,现在平台的大数据显示,晚上喝夏枯草茶的患者,睡眠质量比早上喝的高20%,这就是老法子遇上新技术。”
交流会上,王阿姨拉着李苗的手,非要塞给她一袋自己做的腊肉:“小李啊,要不是你天天打电话,我哪能管住嘴?这腊肉是用柏树枝熏的,石老说柏叶能安神,你熬夜多,拿回去尝尝。”小王展示着他做的“苗医健康APP”原型:“石老,我想在平台上加个‘病友圈’,让大家分享经验,就像以前寨子里互相串门一样。”
陈建国站在药田边,看着远处的苗寨炊烟袅袅,近处的年轻人对着手机记录草药生长数据。他忽然明白,苗医的智慧从来不是守旧的,就像那些草药,既能在山间扎根,也能借着互联网的风,吹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回来的路上,他收到李苗的消息:“陈先生,您的运动数据达标了,今天可以奖励自己半块苦荞饼。对了,石老说您下周可以试试‘苗家米酒酿’,少量喝能活血,记得测完血糖再喝哦。”
车窗外,梧桐叶又绿了。陈建国摸出手机,点开苗医平台,看着自己半年来的血糖曲线,像一条逐渐平缓的河流。他想起石老说的话:“慢性病就像山里的雾,急着驱散反而更浓,得慢慢用阳光和清风去散。”而这阳光,是传统的智慧;这清风,是现代的科技。
他给李苗回了条消息:“下周我带公司员工去苗寨体验采药吧,让他们也知道,健康这东西,就像种草药,得用心伺候,才能长出好苗子。”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他仿佛闻到了苦荞饼的焦香,混着药田的青草气,在风里轻轻飘荡。
喜欢医圣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圣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