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山呼万岁声再次响起,而在这一刻,朱由检在这小小的万寿山,声望达到了顶峰,依然是做到了民心所向的地步!
在做完了抚恤之后,朱由检又安排了孙承宗带人在武祠前以兵部的名义立誓为他们复仇,同时也让跟随而来的五军营,搞了一次阅兵活动,来给平民百姓打气加油。
站在高台之上,朱由检是凝望着下方的黎民百姓,心中是默默发誓,自己一定要让这些英勇的将士们安息,一定要让大明江山重新稳固起来!
……
处理完了这件大事之后,众人在昌平休整了半日便就回京了。
在回京的路上,张书缘盘算了一番便就发现,朱由检这是开始退田了。
而此次退田的力度很大,据他估算少说有个一万顷左右。
因为,那些田契他也趁着人多时瞄了几眼,发现那地契基本上都是写着十亩的字样。
没错,经过朱由检和温体仁的商议,朱由检便发现,自己这田产要退起来还真不是一时半刻能退得了的。
这之所以朱由检的田不好退。
一是他的田产太多,还没人敢买。
二是普通百姓不敢收他的田。
三是这偌大的田产,若是要白给出去的话,他朱由检总感觉是亏了些什么。
不过好在,他与温体仁也不是傻子,这既然感觉白给是亏,卖又卖不出去,那为何不借此来收拢一番民心军心呢?
……
随着他们回到京城后,没过两日这件事便就传遍了大街小巷,而京中的百姓们更是在大谈特谈此事,他们总觉的自己这皇帝陛下是非同寻常帝王了。
而回到京师后,张书缘也是高兴极了,拉着温体仁与毕际壮就好好喝的了一顿大酒。
温体仁更是对此赋了一首打油诗。
圣主临朝忧万方,将士浴血守边疆。
宵衣旰食思良策,抚恤恤典慰忠良。
布衣巡边情意切,金帛赐予暖寒肠。
壮士捐躯名千古,明君恩泽破八荒。
对于这近乎拍马屁的打油诗,张书缘差点没笑死,不过好笑是好笑,但他说的还真没错,朱由检是真的在体恤底层将士了。
虽然这打油诗不算好,但其也属朗朗上口的佳作,所以张书缘便就把它抄录了下来,并在次日安排了人将此诗词给散播了出去。
对于市面上突然出现了这首诗,温体仁刚开始还不好意思,但随着脑筋一转,他顿时便觉得此诗是有利自己巴结朱由检。
于是,他温体仁便开始不遗余力的传播起了此诗……
日子是在一天天的流逝,张书缘仍旧是带着人奔波于京中各权贵之府核查田亩。
就在时间到了九月三十的这一天,京师中发生了两件事。
一是武院落地了。
二是复社团体到了。
……
对于为军校起名落地一事,朱由检是当朝征询了各部大臣的意见。
但除了勋贵以外,一众文官对此是没什么兴致,只是匆匆取了些“勇武、忠勇、威武”等词来命名。
而这些名字放在之前还可能会有皇帝喜欢,但此时的朱由检对这些词并不怎么感冒。
见朱由检不喜欢这些名字,温体仁及周延儒是绞尽脑汁的思索,但再如何思索他们也没想出个迎合朱由检喜好的名字来。
瞧着文武大臣皆是在思索,朱由检便看了站在第二排的小哥。
见朱由检看向了自己,张书缘就不由的苦笑了一声,转而便站出来臣奏。
“陛下,这既然勇武等词已显得有些陈旧。不如我等将此校命名为大明第一陆军学院如何?”
“第一陆军学院?恩,这个名字倒也言简意赅。”
一听这个名字,朱由检虽然也是有点不喜欢,但在这不喜欢中又觉得这个名字很强很厉害。
“第一,第一…。陛下此名甚好,臣赞同此名!”
而听到这个名字的朱纯臣,瞬间就感觉这个名字很神气,旋即就站出来表示赞同了。
而这第一是什么意思?在他看来,莫不张书缘是在说他武道是天下第一?
这自古而言,我华夏的文道和武道就一直在争名次,但历经千年岁月都没争出个高下,所以后世才会有流言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因为,对于国家而言,文武两道都是不可或缺力量。
随着朱纯臣赞成,一众勋贵便也紧随其后的站出来了。
“孙爱卿,此名讳以你之见呢?”
“回禀陛下,此名在老臣看来,虽是言简意赅,但细细品读也能感觉出张大人对我军校的深意。而常言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以此想来,我想张大人起的这名字,想必是想让我大明将士以天下武道第一为目标而奋斗。”
“哈哈,孙爱卿说的好,以武道第一为目标而奋斗。恩,不错,不错,那这座军校就以此命名吧!”
听到如此解释,朱由检就很是高兴,大手一挥就同意了张书缘的命名。
在定下了名字后,一众文官便询问起了军校官员的任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