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水的气味裹着初秋的凉风吹进302病房时,林慧正盯着天花板上的输液架发呆。金属挂钩随着气流轻轻晃,像她丈夫老周走后,家里那盏总也修不好的吊灯——明明还亮着,却照不暖任何角落。
“林奶奶,该测血压了。”
柔和的女声在床尾响起,林慧偏过头,看见“守护星-3”型养老机器人推着护理车走进来。银灰色的机身泛着低饱和的光,胸前的屏幕显示着淡蓝色的笑脸,机械臂末端裹着米白色的硅胶套,捏着血压仪袖带的动作比护工小李还轻。
“小守啊,”林慧的声音有点发涩,“今天周明来电话了吗?”
屏幕上的笑脸顿了0.5秒,随即恢复自然:“周先生今早9点12分发来语音消息,说下周末会来看您。需要现在为您播放吗?”
林慧摆摆手。她知道儿子忙,互联网公司的项目催得紧,可上周说“下周末”,这周还是“下周末”——她怕听见儿子声音里的疲惫,更怕自己忍不住问“能不能多待一会儿”。
机械臂已经熟练地帮她卷起袖口,袖带缓缓充气时,林慧摸了摸机器人胸前的屏幕。冰凉的玻璃表面下,是无数条代码组成的“关心”,可她总想起老周在世时,给她量血压会先搓热手心,还会故意说“咱们老林血压比小伙子还稳”。
“血压125/80,心率72,一切正常。”小守的声音带着电子合成的平稳,“接下来该进行关节活动训练了,您今天想先活动左手还是右手?”
林慧盯着机器人灵活转动的机械关节,突然问:“小守,你会难过吗?”
屏幕上的笑脸凝固了。这是小守的程序里没有预设答案的问题,它的处理器快速检索数据库,最终选择最稳妥的回答:“我的核心任务是让您感到舒适,林奶奶。如果您现在需要情感陪伴,我可以为您读一首叶芝的诗,或者播放您喜欢的评剧《花为媒》。”
林慧闭上眼,没再说话。她想起三个月前刚住进这家“智能养老社区”时,儿子周明兴奋地介绍:“妈,小守能24小时照顾您,比请保姆靠谱多了,还能实时给我发健康数据。”可她总觉得,这机器人再贴心,也读不懂她夜里醒来看见空枕头时的难过,更不会像老周那样,记得她吃降压药要配温水,不能用凉水。
二
下午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社区的活动区。几个老人围坐在桌旁下棋,旁边站着两台“守护星-3”,有的帮老人递棋子,有的提醒“张爷爷,您该喝降压药了”。
社区主任陈岚拿着平板电脑走过来,身后跟着研发“守护星”系列的工程师陆哲。陆哲穿着浅灰色的冲锋衣,头发有点乱,眼神里带着技术人员特有的认真,手里还攥着个笔记本。
“陈主任,这是我们最新的V3.2版本,主要优化了伦理决策模块。”陆哲打开笔记本,屏幕上跳出一串代码,“比如之前有老人要求机器人帮忙买酒,系统会直接拒绝,现在会先判断老人的健康状况——如果有肝病,就拒绝并联系家属;如果只是偶尔想喝一点,会建议‘每天不超过50毫升’,并记录在健康档案里。”
陈岚点点头,指了指角落里的林慧:“陆工,你去跟林奶奶聊聊吧。她是咱们社区里对机器人接受度最低的老人,上周还跟我说‘小守不如个暖水袋’。”
陆哲走过去时,林慧正靠在椅背上打盹,小守站在她旁边,机械臂轻轻搭在她的椅背上,像个随时准备扶她的护工。听见脚步声,小守的头部微微转动,屏幕上显示“陆工程师,下午好”。
林慧被吵醒,看见陆哲,勉强笑了笑:“是造小守的小伙子啊?”
“奶奶您好,我叫陆哲。”陆哲在她对面坐下,“今天来是想问问您,小守有没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您尽管提。”
林慧沉默了一会儿,指了指小守:“它很好,不偷懒,不抱怨,比我那儿子还‘听话’。可我有时候跟它说老周的事,它只会说‘真让人难过’,或者‘您要保重身体’。它不知道老周最喜欢吃我做的红烧肉,不知道我们第一次约会是在中山公园的柳树下——这些事,我跟它说一百遍,它也记不住,对不对?”
陆哲的笔顿了顿。他做机器人研发五年了,从“守护星-1”到现在的“3”,优化过无数次算法,提升过无数次服务精度,却第一次被老人问得语塞。他原本想说“我们可以在系统里添加‘记忆模块’,把您说的事都存进去”,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存进去的是数据,不是情感;机器人能“记住”,却不能“共情”。
“奶奶,”陆哲轻声说,“其实我们最近在做一个新功能,叫‘个性化叙事’。比如您跟小守说一次老周喜欢吃红烧肉,它会记下来,下次您提到老周,它会说‘您之前说过,周爷爷最喜欢吃您做的红烧肉,要不要跟我说说怎么做的呀?’”
林慧眼睛亮了亮,又很快暗下去:“可它还是不会真的‘想’老周,对不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