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评估必须作为框架的核心。”林深在白板上写下这几个字,“建设阶段要避开鱼类产卵季——裂腹鱼的产卵季是每年3到5月,这段时间必须停工;运营阶段要保证下游的生态流量,不能为了发电而减少下泄水量,影响下游村民的灌溉和捕鱼;退役后,还要制定大坝拆除后的河道修复方案,不能把生态问题留给后代。”周教授补充道:“洄游通道必须建,而且要按照仿自然标准设计,通道里要设置缓坡、砾石区和浅滩,模拟裂腹鱼熟悉的产卵环境。还要在通道旁建监测站,实时调整水流速度和水温,确保鱼群能顺利通过。”
李慧则把重点放在了移民安置上。她在白板上画了一个表格,左边是“勐巴拉村帮扶措施”,右边是“孟巴村补偿方案”。“勐巴拉村的村民,除了住房和搬迁补偿,还要给橡胶林和茶园的损失进行额外补偿——按照近三年的平均收入,一次性补偿五年的预期收益。安置点要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厂,专门加工橡胶和茶叶,优先雇佣移民村民,让他们能在家门口就业。”她顿了顿,继续说:“孟巴村是缅方村落,我们不能直接干预,但可以提供帮助——比如派农业技术人员过去,教他们搞渔业养殖,在支流修建人工鱼塘,弥补水坝建成后捕鱼量的减少;还可以帮他们建茶叶加工厂,把当地的茶叶出口到中国,增加他们的收入。”
杨建则提醒大家:“最重要的一步,是获得下游缅甸政府的同意。按照国际法,跨境河流的开发必须尊重下游国家的权益,我们要带着伦理评估框架和生态补偿方案,跟缅方进行正式谈判,不能搞‘先建后谈’。”
三天后,《水坝建设伦理评估框架》的初稿完成了。框架里明确写着:“澜水水电站项目需开展全生命周期伦理评估,涵盖建设、运营、退役三个阶段;移民安置需保障居民生活水平不低于搬迁前;必须修建仿自然鱼类洄游通道,确保裂腹鱼等珍稀鱼类的洄游安全;项目建设前需获得下游缅甸政府的正式同意;禁止以‘发电效益’为由忽视生态与民生成本,实现工程建设与伦理责任的平衡。”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深跟着外交部门的工作人员,带着《水坝建设伦理评估框架》和生态补偿方案,前往缅甸仰光。与缅方环境部、渔业部、农业部的官员谈判,一谈就是五天。第一天,缅方官员对方案提出了诸多质疑:“洄游通道真的能保证裂腹鱼的安全?”“孟巴村的渔业养殖技术支持能持续多久?”林深没有急着反驳,而是拿出周教授制作的洄游通道设计图,详细讲解通道的缓坡角度、砾石大小、水流速度控制方案;又展示了李慧制定的孟巴村帮扶计划,包括技术人员派驻周期、鱼塘建设资金投入、茶叶加工厂的合作模式。
第二天,缅方环境部的官员提出要实地考察勐巴拉村的安置点和洄游通道的选址。林深立刻安排行程,带着他们去了勐巴拉村——当时,安置点的农产品加工厂已经开始平整土地,村民们围在工地旁,听技术员讲解加工厂的生产流程;洄游通道的选址处,周教授正在给当地村民讲解裂腹鱼的洄游习性,村民们听得很认真,有人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缅方官员看到这一幕,脸上的疑虑少了些。
第五天,谈判进入最后阶段。缅方渔业部的官员看着手里的生态补偿方案,突然问:“如果以后洄游通道出现问题,裂腹鱼的数量还是减少了,你们会怎么办?”林深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会投入更多资金优化通道设计,同时建立裂腹鱼人工繁育基地,确保这个物种不会在澜沧江绝迹。而且,我们愿意跟缅方共同成立监测小组,每月共享生态数据,接受你们的监督。”
缅方代表们交换了一下眼神,最终,缅方环境部部长点了点头:“你们考虑到了我们的百姓和江河,这才是跨境合作应有的样子。我们同意这个方案。”那一刻,林深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想起澜沧江的水,想起孟巴村和勐巴拉村的村民,想起那些即将被保护的裂腹鱼——它们终于能继续在澜沧江里自由洄游了。
一年后,澜水水电站正式动工。林深站在施工现场,看着施工队小心翼翼地绕开裂腹鱼的产卵场——此时正是3月,裂腹鱼的产卵季,工地特意停工了一个月,等到产卵季结束才重新开工。不远处的勐巴拉村安置点,农产品加工厂已经建成,几台橡胶加工机器正在试运转,岩龙和几个村民穿着工作服,在厂里学习操作技术;孟巴村的人工鱼塘里,第一批鱼苗已经投放,周教授带着缅方的技术员正在监测水质,岩吞家的孩童蹲在鱼塘边,手里拿着鱼食,正小心翼翼地喂鱼。
大坝左侧的洄游通道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工人们正在铺设砾石,模拟自然河道的环境。林深走过去,摸了摸那些光滑的砾石,想起周教授说的“这些砾石是裂腹鱼产卵的床”,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江风依旧吹着,这次,风里没有了泥沙的浑浊气息,反而带着一丝茶叶的清香和鱼食的微甜,似乎还能听到鱼群即将到来的摆尾声,还有村民们谈论未来时的笑声——岩龙说要扩大橡胶加工规模,岩吞说要把鱼塘的鱼卖到中国,孩童们说以后要当保护澜沧江的技术员。
那天晚上,林深回到宿舍,拿出一本新的日记本,在扉页上写下“澜沧江纪事”四个字。他翻开第一页,写下:“一座水坝的价值,从来不是发电量的数字,而是它能否让江河继续流淌,让百姓安稳生活。以前我总以为,工程的核心是技术;现在我明白,伦理才是工程的灵魂。它不是附加题,而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因为每一条鱼、每一个村民、每一段河流,都值得被尊重和守护。”
窗外,澜沧江的水在月光下泛着银光,缓缓流向远方。江面上,偶尔有鱼群跃出水面,银光一闪,像一颗跳动的星星,照亮了夜色,也照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