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耗了!”曹昂猛地收剑,剑鞘撞在坛上,震得马钧的放大镜滚出去老远,“我意融合!但得立个规矩——魏营的军权、蜀地的赋税、吴人的船坞,谁也别碰!”他从怀中掏出块青铜令牌,上面刻着“魏王令”三个字,令牌边缘已被战火磨得光滑,“这令牌,还得在我魏人手里!”
“令牌在谁手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令箭往哪射。”陆逊弯腰捡起放大镜,镜片里,他的影子正与曹昂、诸葛亮的叠在一处,“若令箭只往蜀吴的地盘射,这融合不如趁早散了。”他从袖中抽出一卷竹简,竹简上是孙权亲笔写的“江东水战策”,墨迹里混着他少年时的血——那是平定山越时,被箭擦伤的血,“吴人要的是‘同船共桨’,不是‘一人掌舵’。”
诸葛亮的羽扇在坛面画了个圈,圈里的能量流立刻凝成个八卦图,乾位属魏,坤位属蜀,坎位属吴,卦象流转,缺一不可。“可立‘三契’:魏掌能量调度,蜀掌星图导航,吴掌预警防御。”他指着卦象的交叉点,那里的能量流正凝成个小小的鼎,“重大决策,需三方的印信同时盖在这鼎上,少一个,事不成。”
马钧立刻翻出羊皮纸,蘸着自己的血开始画阵图——他说血里有工匠的魂,能镇住能量流。“我这‘制衡阵’,让三方的能量管像三条河,水位一般高,谁也漫不过谁!”他画得急,笔尖戳破了羊皮纸,血珠渗进去,立刻化作个小小的闸门,“这里!加个‘断流闸’,谁想多放水,闸门就自动落下!”
黄月英从机关盒里取出三枚银铃,铃舌是用三国的兵器碎片做的——魏的矛尖、蜀的箭簇、吴的刀头。“这‘共鸣铃’,一个响,两个应。”她将银铃分给三人,“若有一方想独断,铃就会哑,能量流也会跟着乱。”
凌统的测空仪突然发出“吱吱”的尖叫,铜针指向虚空的黑暗处,那里的黑气已凝成个巨大的爪形,正缓缓抓来。“虚无之隙的前锋……已到‘天璇星’!最多一炷香,就会撕碎祭坛的防护罩!”
曹昂捏着银铃,铃身冰凉,魏的矛尖铃舌硌得他手心发麻。“‘三契’可以依,但能量调度的最终拍板权,得在魏——我魏军的粮草,养着最多的人。”
“粮草多,不代表理在你。”陆逊的银铃突然响起,吴的刀头铃舌撞出清越的声,“当年赤壁之战,曹军的粮草堆成山,还不是被一把火烧成了灰?”
“你!”曹昂的银铃“哐当”砸在坛上,魏的矛尖铃舌断成两截,“吴人就是记仇!”
“不是记仇,是记疼!”陆逊也红了眼,素袍的领口被他拽得变了形,“合淝之战,张辽的铁骑踏碎了多少吴人的家?现在要我们忘了,凭什么?”
“够了!”黄月英突然将自己的银铃摔在坛上,蜀的箭簇铃舌弹起来,撞在“融”字上,发出刺耳的响,“再吵下去,别说虚无之隙,这祭坛的能量流就要炸了!”
诸葛亮弯腰捡起三枚银铃,指尖轻抚断了的铃舌,忽然笑道:“不如……让这铃舌自己选。”他将铃舌放在坛面的能量流里,断成两截的矛尖铃舌竟慢慢愈合,与刀头、箭簇铃舌缠在一起,发出和谐的声,“你看,它们比我们懂。”
曹昂与陆逊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复杂——有不甘,有紧迫,还有一丝被说中的羞赧。
“最终拍板权,交给‘民生’。”诸葛亮的羽扇指向虚空的幻象,那里的百姓正在田埂上劳作,“粮草、赋税、船坞,说到底,是为了他们。若决策对百姓不利,三方都能否决,如何?”
马钧立刻道:“我这就加个‘民生秤’!把百姓的炊烟、孩童的笑声都化作能量参数,谁的决策让秤歪了,就自动锁死!”他的羊皮纸已画满了图,血与星砂混在一起,像幅活生生的三国市井图。
凌统的测空仪最后响了一声,这次很轻,像叹息。“虚无之隙……已到‘天玑星’。”
第二炷香,燃到了根。
第三节 信物玄机 共鸣之要藏危机
祭坛的能量流在“民生秤”的画成时突然温顺,“融”字的幽光漫过坛面,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一处。
曹昂深吸一口气,解开倚天剑的穗子——那是卞夫人用官渡的麦穗编的,穗子末端还沾着点战场的泥土。“倚天剑在此。”他将剑捧在胸前,剑身的寒光映着他的眼,“我曹昂立誓:融合后,魏人若敢欺辱蜀吴百姓,教我死于乱箭之下!”
他走到左槽前,剑鞘与星辰石相触的刹那,坛面突然震动,赤红光柱冲天而起,柱中浮现出魏营的景象:许昌的麦田金黄,邺城的工坊叮当,百姓脸上的笑,比剑上的宝石还亮。
陆逊解开江东玺的红绳——那是吴国太用会稽的蚕丝织的,绳结里还藏着颗小小的珍珠,是当年孙策平定豫章时所得。“江东玺在此。”他将玉玺举过头顶,玉质的温润映着他的脸,“我陆逊立誓:吴人若敢私藏能量,不与蜀魏共享,教我沉入浔阳江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迁徙的三国城堡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迁徙的三国城堡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