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泗水畔的秋阳炙烤着青铜祭器,蒸腾起混杂着牲血与黄土的腥气。**
>嬴政的指尖抚过石鼓上“受命于天”的刻痕,滚烫的触感下是九鼎沉埋的千年诘问。
>“起鼎!”
>号令在三千刑徒的号子声中炸开,绷直的龙纹铁链勒进赭衣肩胛。
>当青铜鼎耳破水的刹那,鼎腹夔龙纹在波光中游动如生——
>铁链骤然崩断,鼎身挟裹着漩涡沉入河心,只留下半截铭刻“周德虽衰”的断链砸进祭坛血泥。
>嬴政立于高台,冕旒垂珠在死寂中纹丝不动,玄色龙袍下摆却无风自动,如同蛰伏的黑龙第一次感知到天命枷锁的裂痕。
---
彭城(今徐州)泗水之滨。时值仲秋,本该是天高云淡、水波不兴的时节,此刻却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肃杀与狂热。天空是近乎刺眼的、毫无杂质的湛蓝,秋阳如同巨大的熔金火球,毫无遮拦地倾泻在宽阔浑浊的泗水河面上,蒸腾起滚滚热浪。空气灼热干燥,吸入口鼻如同吞咽沙砾,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混杂了新鲜牲血(刚宰杀的三牲)、焚烧香烛的松油味、潮湿河泥的土腥气,以及数千人聚集散发的汗臭的复杂气息,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河岸旁,一处巨大的、由黄土临时夯筑垒砌而成的高台拔地而起。高台之上,早已布置妥当。巨大的玄底金纹龙旗在灼热的气流中无力地低垂着,环绕高台一周。台中央设祭坛,青铜铸造的巨大香炉中,粗如儿臂的特制“龙涎香”正熊熊燃烧,青烟笔直升腾,扭曲着消失在刺目的阳光里。香炉前,摆放着刚刚宰杀、尚在滴血的牛、羊、猪三牲之首级,狰狞的伤口和凝固的血液在阳光下反射着暗红的光泽。祭坛两侧,陈列着编钟、石磬等礼乐重器,乐师们肃立一旁,却无人敢奏响,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
嬴政端坐于高台正北方的御座之上。他身着最隆重的玄色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通天冠,旒珠垂落,遮挡了部分面容,只露出线条冷硬如刀削的下颌。他的目光,并未投向祭坛上那些象征性的牺牲,也未流连于台下肃立的群臣(丞相李斯、御史大夫冯劫、廷尉蒙毅等皆在列),而是越过这一切,死死地钉在面前高台上矗立的一排巨大石鼓之上。
这些石鼓,并非乐器,而是刚刚从附近古庙遗址中移来的周代遗物。鼓身斑驳,布满风霜侵蚀的痕迹。鼓面上,用古老的籀文,深刻着八个斗大的文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字迹古朴雄浑,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在炽烈的阳光下,清晰地烙印在嬴政的眼底。
他的指尖,无意识地、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着石鼓上那冰冷的、粗粝的刻痕。指尖传来石质的坚硬与历史的沉重。那“受命于天”四个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上。横扫六合,一统宇内,书同文,车同轨,筑长城,修驰道……他穷尽一生伟力,打造了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他自诩功盖三皇五帝,德超尧舜禹汤!他需要证明!需要这世间最古老、最神圣的象征——九鼎,来为他这“受命于天”的无上功业加冕!唯有将象征华夏王权正统源头的周室九鼎从泗水深渊中打捞出来,置于咸阳宫阙,才能真正宣告大秦对天命继承的合法性,彻底碾碎六国余孽复国的精神图腾!
然而,这泗水之鼎,却如同一个千年未解的魔咒,一个沉甸甸的诘问,深埋于浑浊的河底,嘲笑着历代帝王的野心。周德已衰,秦运方炽!他嬴政,就是要做那个解开魔咒、回应诘问的人!
“周德虽衰,天命未绝?”嬴政低沉的声音在过分寂静的高台上响起,如同冰层下的暗流,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狂热,“今日,朕便让这泗水,交出它的答案!让这沉鼎,重见天日!让天下人知晓,天命……在秦!”
他猛地抬起手,指向高台之下,那浊浪翻滚的泗水河心!指向那片被无数船只、木架、绳索包围的特定水域!
“吉时——已至!”谒者拖长了调子、声嘶力竭的宣号声,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早已压抑到极致的现场!
---
泗水河心,浊黄色的河水在秋阳下翻滚着黏稠的波浪。河面上,数十艘大小不一的船只被粗大的缆绳牢牢固定,形成了一圈严密的包围圈。这些船只大多是征调来的民船,也有部分小型战船,船体随着水流微微摇晃。船与船之间,架设着纵横交错的巨大木排和坚固的木架,构成了一片漂浮在水面上的作业平台。
平台中央,河水显得格外浑浊深邃,仿佛隐藏着巨大的秘密。一个巨大的、用整根巨木挖空而成的“井”字形框架,被粗大的木桩深深钉入河底淤泥,固定在平台中央,构成了打捞的核心区域。框架四周,延伸出数十条粗如儿臂、用浸透了桐油的麻绳和坚韧藤条反复绞合而成的巨缆!这些巨缆的另一端,并非固定在船上,而是……缠绕在岸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一统天下的帝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一统天下的帝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