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夯土的号子声、石碾子的滚动声、工匠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在空旷的沙碛上回荡。正午的太阳最烈的时候,阿禾带着几个楚地妇女送来水和桑椹干。她看到楚地和楼兰的工匠们混在一起干活,有的在夯土,有的在编羊毛毡,彼此间还互相指导,忍不住笑着说:“你们这样互帮互助,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能把驻点盖好。”
赵叔接过水囊,喝了一大口,指着不远处刚夯好的一段土墙说:“照这个进度,十天就能把墙体夯好,剩下的就是盖屋顶了。”他话音刚落,旁边一个年轻的楼兰工匠突然问道:“赵叔,我听人说,楚地的稻鱼能长在水里,是真的吗?”
这话一出,周围的工匠都看了过来。赵叔放下水囊,笑着说:“当然是真的。楚地的稻田里,既种稻子,又养鱼,稻子能给鱼遮阴,鱼的粪便能当肥料,到了秋天,稻子和鱼都能丰收。”
“鱼长在稻田里?那水不会把稻子淹了吗?”另一个楼兰工匠追问道。他们从小生活在沙漠绿洲,见过的鱼都是在河里湖里,从未想过鱼能和庄稼长在一起。
赵叔耐心地解释:“稻子不怕水,只要水位控制好就行。等新道通了,你们要是有空,去楚地看看就知道了。到时候我请你们吃稻田里的鱼,鲜得很!”
楼兰工匠们听得眼睛发亮,昆勒更是说道:“等驻点盖好了,我一定要去楚地看看稻鱼。要是能把这法子用到楼兰的绿洲里,百姓们就能多些吃食了。”
阿禾笑着补充道:“不仅有稻鱼,楚地还有桑蚕,能吐出雪白的丝,织成漂亮的锦缎。到时候你们去了,李婶肯定会给你们织块带西域花纹的锦缎。”
工匠们听着楚地的趣事,手里的活干得更起劲了。沙地上的土墙一点点长高,羊毛毡也一张张成型,驻点的轮廓在众人的协作下,渐渐清晰起来。
第三章 驻点里的烟火气
十天后,五处驻点的墙体都已夯好。夯好的土墙有一人多高,表面平整结实,泛着黄土特有的温润色泽,墙缝里嵌着的红柳枝像筋骨般支撑着墙体,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红褐色。接下来,便是盖屋顶了。
盖屋顶时,楚地工匠和楼兰工匠再次分工合作。楚地工匠负责搭建屋顶的木架,他们将粗壮的胡杨木砍成合适的长度,用榫卯结构拼接在一起——这种不用钉子的拼接方式,让木架既稳固又轻便,能抵御沙漠里的强风。楼兰工匠则负责将羊毛毡铺在木架上,他们先在木架上铺一层厚实的芦苇,再将羊毛毡层层叠铺,每铺一层,就用羊毛线牢牢固定住,防止被风吹走。
赵叔和昆勒一起站在刚搭好的木架上,指挥着工匠们铺羊毛毡。赵叔手里拿着一根长杆,调整着羊毛毡的位置,确保每一处都铺得平整;昆勒则时不时地用小刀修剪羊毛毡的边角,让屋顶的线条更规整。
“这羊毛毡铺得真严实,就算刮再大的风沙,也吹不进屋里。”赵叔看着铺好的屋顶,满意地说。昆勒笑着点头:“等过几天下雨,你们就知道这羊毛毡的好了。”
就在屋顶快要完工的时候,医工素问带着几个助手赶到了驻点。他们带来了满满的两箱药材,有晒干的艾草、薄荷,还有熬制好的预防风寒的汤药。素问穿着一身素色的布衣,头发用一根木簪束起,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秦大人说驻点里要设医工站,我特意提前过来准备。”素问说着,指挥助手们将药材搬进一间刚盖好的屋子——这间屋子是专门留作医工站的,墙体夯得格外厚实,窗户朝向背风的方向,既暖和又安静。
助手们将药材分门别类地摆放好,艾草放在通风的架子上,薄荷装进陶罐里密封起来,汤药则倒进陶瓮中,埋在屋子角落的沙地里降温。素问还在屋子中央摆了一张木床,铺上干净的麻布,作为诊治病人的病床。
“沙漠里风沙大,工匠们容易得咳嗽、晒伤,这些艾草和薄荷正好能派上用场。”素问一边整理药材,一边对旁边帮忙的楚地妇女说,“要是有人觉得嗓子不舒服,就用艾草和薄荷煮水喝,能缓解不少。”
医工站刚收拾好,西域的商户们也陆续赶到了。为首的玛依拉是于阗国的商人,她穿着华丽的丝袍,头上戴着镶嵌着宝石的头饰,手里牵着一头骆驼,骆驼背上堆满了香料和宝石。
“听说新道的驻点快建成了,我特意提前来占个好位置。”玛依拉笑着说,她的汉语带着几分异域的口音,却很流利。她指着驻点中央的一片空地说:“这里就当交易区吧,来往的商队到了这里,正好能在这里交换货物。”
商户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在空地上搭建简易的货摊,用胡杨木做架子,铺上羊毛毡;有的则将带来的香料、宝石小心翼翼地摆出来——红色的朱砂、蓝色的青金石、黄色的硫磺,还有各种颜色的宝石,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引得工匠们时不时地回头张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