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时三刻,新旧冰窖前摆开两张楠木案。刘妧亲自将岭南进贡的荔枝分成两筐,一筐放入渭冰窖,一筐沉入玄冰窖。李实捏着汗巾站在一旁,目光不时飘向玄冰窖墙上的青铜温度计——那指针稳稳停在"肆"字刻度,而旧窖口的水银柱已爬到"拾贰",与上章体温测试的数值对比同样触目惊心。
"三日后便知分晓。"刘妧用细纱帕子擦手,忽然瞥见王大腰间挂着的牛皮酒囊,"王把头,这酒囊用的是渭水牛皮?"
"是。"王大下意识摸了摸酒囊,"俺们凿冰人,腰间总得有个装酒的物件,驱寒。这酒囊跟了俺十五年,比俺婆娘还亲。"
"这牛皮浸过明矾,又用松脂封过,防渗又耐磨。"刘妧指尖划过囊身,"若用来裹隔热层,怕是比芦苇更合用。你可愿一试?"她的提议,与上章用旧朝服改围裙的智慧同样来自民间。
王大愣住。他从未想过,日日相伴的酒囊竟能与这劳什子"隔热层"扯上关系。阿虎凑过来,少年人眼睛发亮:"师父,要不咱试试?反正旧窖的冰快化完了...俺娘说,死马当活马医。"
申时末,当第一车陶珠运到窖前时,王大终于松口。冰夫们蹲在墙根,按巴图画的粉线码放陶珠,有人偷偷用算筹比量孔隙——那算筹是上章孙叔用过的,有人则学巴图的样子,将牛皮剪成细条,裹在芦苇层外。刘妧站在三丈外的凉亭下,看张小七举着个铜制球体讲解"冷热之理",阳光穿过球体上的细孔,在地面投出七彩光斑,竟与未央宫藻井上的星图有几分相似,与上章星象仪的投影同样神秘。
酉时初,忽有黄门官骑马闯入少府,送来武帝赏赐的冰镇葡萄。刘妧命人将葡萄分作两份,一份放入旧窖,一份悬在玄冰窖通风口下。李实看着那串裹着白霜的葡萄,喉结动了动,终究没敢伸手——他想起上章王富偷尝贡枣的下场。
子时三刻,月过柳梢。刘妧提着气死风灯巡查工地,忽见王大独自坐在渭水边,冰斧在膝头敲出细碎火星。"公主。"他听见脚步声,头也不抬,"俺爹临终前说,凿冰人要敬冰神,冰神住在渭水底下,每年冬天显灵,赐下坚冰。"
"冰神或许是有的。"刘妧在他身旁坐下,看着水面倒映的星子,"只是冰神未必只在渭水里。你看那织女星,每年此时高悬天中,按算学推步,正好照在新冰窖上方——这是不是冰神的指引?"织女星的位置,与上章织机改良时的星象记录一致。
王大猛地抬头,星光照亮他眼角的皱纹。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三更天了。他忽然伸手入水,捞起块拳头大的浮冰——这是今日剩下的渭冰,在掌心迅速融化,水珠顺着指缝滴入河中,竟与玄冰盒结出的冰晶一样清透,与上章冰鉴的制冷效果同样神奇。
卯时初,三日之期已到。少府院内挤满了人,太官署的庖丁、尚食局的女官,甚至有几个闻风而来的长安百姓,隔着篱笆往里张望——他们手里拿着上章的算学布帕,等着见证奇迹。刘妧示意紫萸打开旧窖,一股酸腐气扑面而来,筐中荔枝已发黑溃烂,白子上爬着细小的蛆虫,与上章庖厨的腐肉虫害如出一辙。李实后退半步,汗巾"啪嗒"掉在地上,露出绣在角上的"钱"字纹样,与上章钱万贯的标记同样醒目。
"看新窖的。"霍去病上前推开玄冰窖门,一股清冽寒气涌出,竟将门口杂草上的露水凝成白霜,与上章冰镇室的寒气同样凛冽。紫萸取出竹筐时,众人发出低低的惊呼——荔枝颗颗饱满如红宝石,果皮上还凝着水珠,凑近了闻,竟有淡淡的桂花香,与上章新棉的暖香同样令人振奋。
王大颤抖着伸手,指尖触到荔枝的瞬间,忽然想起小时候随父亲下冰窖的情形。那时渭冰厚实如城墙,父亲总说冰窖里住着冰仙子,会护佑凿冰人。此刻看着筐中鲜果,他忽然明白,冰仙子或许真的存在,只是换了副模样,藏在那些会发光的铜盒里,藏在算筹算出的孔隙里,就像上章的算学智慧藏在织机齿轮中。
"王把头,"刘妧将一卷竹简递给他,封皮上"新储冰之法"四个小篆写得端端正正,"新窖需要渭冰做冷却液,往后凿冰,仍需你们的手艺。只是这冰如何藏,得听算学的。"竹简的封皮,用的是上章改良的桑皮纸。
王大接过竹简,指腹蹭过封皮上的算学锁图案。竹简边缘露出半张纸角,上面画着渭水河道与冰窖的剖面图,河道走势竟与他家传的《渭冰经》里的"冰脉图"分毫不差。阿虎凑过来,少年人眼尖,一眼看见图中标记的"冷热走向",竟与巴图教他们堆陶珠的方向一致,与上章战车的应力分析同样严谨。
"那...这工分..."王大挠了挠头,粗糙的掌心擦过竹简上的算筹刻度,像极了上章孙叔摸新织机的模样。
"按块计工。"刘妧从袖中取出个青铜令牌,牌面刻着"冰夫"二字,"每日辰时初刻,到算学馆领工牌,收工后按牌上刻痕领钱。"令牌的形制,与上章发给织工的号牌同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