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4 章:杭爱复建(至元四十六年秋杭爱山驿站与牧户房屋重建)
至元四十六年秋的杭爱山,晨雾还未散尽,张谦(巡检司汉官)已带着帖木格(草原吏员)、周诚(中都派来的木匠头目)站在被烧毁的杭爱山主驿站前。驿站的木质厅堂只剩焦黑的木柱,驿马棚的围栏烧得扭曲,仓储房的青稞袋化为灰烬,地面散落着断裂的箭杆与烧焦的毡布 —— 这是阿鲁台残兵三个月前劫掠时留下的痕迹。周诚蹲下身,用手拨开地上的木炭,查看木柱的材质:“这是松木,虽烧得焦,但地基还结实,能复用,省些木料。”
帖木格指着不远处的牧户安置区:“合丹部有二十户毡帐被烧,别失八里部十三户,混合部落七户,共四十户牧民现在挤在邻居家,天越来越冷,得赶紧修。” 张谦从怀中取出 “重建清单”,桑皮纸上用蒙汉双语写着:“优先修复主驿站(含厅堂、驿马棚、仓储房),再修牧户房屋,最后平整黑水河至松树林的交通路段,预计两月完工。” 他递给周诚:“周师傅,驿站的木料、毡布已从集宁路调拨,今日就能到,先盯着卸车,别耽误开工。”
此时,合丹部的娜仁牵着阿古拉走来,她的毡帐在劫掠中被烧,现在住在部落长老家。“张大人,我们家的毡帐能按之前的样子修吗?” 娜仁轻声问,手指着不远处的空地,“那里能看到牧地,放羊方便。” 张谦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空地靠近水源,地势平坦,点头道:“就按你说的位置,用本地的石料砌墙基,再盖毡顶,比之前的更结实,冬天也暖和。” 周诚补充:“毡布用双层的,里层保暖,外层防水,你们住着踏实。” 娜仁露出笑容,阿古拉也拉着她的衣角,小声说 “想早点回家”。
辰时三刻,远处传来马蹄声,二十辆牛车满载着木料、毡布、铁钉赶来,辅兵们跳下车,开始卸物资。周诚指挥工匠们分类堆放:“松木放东边,留着做驿站的梁;毡布放西边的帐篷里,别受潮;铁钉装在木箱里,记着数,别丢了。” 张谦与帖木格则召集牧民:“愿意帮着搬木料、运石料的,每天给半升青稞,中午管饭,大家有力出力!” 牧民们纷纷响应,有的扛木料,有的推石车,杭爱山的重建工作,在秋日的晨光中正式启动。
重建背景与需求梳理,需 “核损失、定优先级”—— 结合叛军劫掠后的实际破坏(驿站功能瘫痪、牧户无居、交通中断),按元代 “驿站优先(涉军政)、民生紧随(稳民心)、交通收尾(通物资)” 的重建逻辑,梳理损失明细与修复需求,体现元代 “战后重建,靶向施策” 的行政逻辑。
破坏情况的细致核查 —— 张谦与帖木格用三日时间,逐处核查破坏情况:驿站方面,主驿站的厅堂(五间,烧毁四间)、驿马棚(十间,全毁)、仓储房(三间,全毁)、驿卒住房(四间,毁两间),附属的小驿站(黑水河、松树林各一处)也有不同程度损坏,驿马死伤过半,仅剩十二匹;牧户房屋方面,合丹部二十户(毡帐烧毁十八顶,土木房毁两栋)、别失八里部十三户(毡帐毁十顶,土木房毁三栋)、混合部落七户(毡帐毁五顶,土木房毁两栋),共四十户无居所;交通方面,黑水河至松树林的三十里路段(多碎石、坑洼)因战乱无人维护,多处塌陷,无法通牛车,影响物资运输。张谦将核查结果记在 “损失册” 上,每处都画了简图,标注损坏程度。
重建优先级的确定 —— 依据元代边地重建规制,张谦召集帖木格、周诚、部落长老开议事会,确定优先级:第一优先级修复主驿站(因驿站是传递军情、转运物资的关键,若不修复,平叛后的军情无法及时上报,重建物资也运不进来);第二优先级修复牧户房屋(天近冬,牧民无居易生乱,需先解决住的问题);第三优先级恢复交通(待驿站、房屋主体完工后,平整路段、设路碑,保障后续物资运输与牧民出行)。帖木格道:“主驿站的驿马棚要先修,不然调来的驿马没地方放,驿站修好也用不了。” 周诚点头:“就按这个顺序,先搭驿站的马棚,再修厅堂,同步准备牧户房屋的材料。”
重建标准的明确制定 —— 针对不同建筑,制定适配的修复标准:驿站厅堂按元代 “站赤” 规制,五间土木结构,梁用松木(直径一尺),墙用砖石砌基(高三尺),屋顶覆瓦(从集宁路调拨),内设 “驿令办公区、驿卒休息室、信使接待区”;驿马棚十间,木架结构,地面铺碎石(防泥泞),每间能容两匹驿马,设食槽与饮水桶;牧户房屋尊重草原习俗,毡帐用双层毡布(内层羊毛、外层防水麻),墙基用本地石料(高两尺),门朝东南(避西北风),土木房则按原尺寸复建,屋顶加铺干草(保暖);交通路段平整至 “牛车能通行”,每十里设一块路碑(刻 “至某驿站多少里”),在塌陷处填碎石、夯实。张谦道:“标准要明确,别偷工减料,修好后要能用十年以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