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邙山大战,齐国精锐折损近半,国力大伤。虽然河北根基尚在,但若此时再与兵锋正盛的汉军全面开战,一旦再次战败,国内那些心怀异志的前朝宗室、骄兵悍将必然趁机发难,齐国政局将陷入动荡,届时汉国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可是,让他就此割让辛苦夺取、地理位置至关重要的山东四州,他心中实在不甘,这对他刚刚开始的监国生涯,将是一个巨大的威信打击。
他没有回头询问祖珽的意见。这种涉及军国大事、战略抉择的问题,他需要听取专业人士的判断。而这个专业人士,就是此刻镇守青州的大将——段韶。
“去请段孝先(段韶字)过来。”高澄吩咐祖珽道。
段韶很快便赶到了,他甲胄在身,风尘仆仆,显然刚从防务巡查中抽身。见到高澄独自立于庭中,他快步上前,躬身行礼:“殿下,召臣何事?”
高澄没有转身,依旧背对着他,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重压:“孝先,若此时汉军举十万之众来攻,你可能战而胜之?”
段韶没有立刻回答,他深知这个问题的分量。他沉吟了足足有半盏茶的功夫,眉头紧锁,在心中飞速推演着敌我态势、兵力对比、地形优劣。
最终,他抬起头,目光沉稳,声音坚定而务实:“殿下,青州六万兵马,新经败仗,士气有待恢复,且多为民勇新附。汉军十万,乃得胜之师,兵甲精良,士气正旺。若要主动出击,寻求决战,以求大胜……臣,没有把握。”
他话锋一转,语气斩钉截铁,“但若殿下是问,能否倚仗青州城防地利,保境安民,使州郡不失,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只要段韶一息尚存,必不使汉军踏破青州!”
高澄缓缓转过身,脸上看不出是失望还是欣慰,他只是点了点头,重复了一遍段韶的话:“这就够了。”
段韶心中一紧,追问道:“殿下,汉国……当真如此咄咄逼人,要一口吞下整个中原,连山东之地也不放过?”
高澄目光投向南方,仿佛能穿透重重屋宇,看到许昌城头飘扬的汉旗,他语气沉重:“我这个叔父,我了解他。他向来言出必践,既已放话,那就一定会来。孝先,你下去早做准备吧,加固城防,整训士卒,囤积粮草。大战,不远了。”
段韶心情沉重地拱手:“臣,遵命!”他明白,一场关乎国运的恶战即将来临。他转身,准备离去安排防务。
“孝先!”高澄突然又叫住了他。
段韶停步回身。
高澄走到他面前,目光灼灼地看着他,语气前所未有的郑重:“我再将潘乐、娄睿、綦连猛兄弟四将及其部属,划归你麾下听用。他们都是能征惯战之将,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青州,乃至大齐东线的安危,就全托付给卿了!”
段韶感受到太子话语中的信任与重托,心中激荡,单膝跪地,抱拳过顶,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殿下放心!臣段韶,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要臣还有一口气在,绝不让汉军铁蹄,践踏我大齐疆土!”
高澄点了点头,亲手将他扶起:“去吧。”
段韶再次行礼,然后大步流星地离去,背影坚定,带着决然之意。
庭院内,又只剩下高澄一人。秋风卷起落叶,在他脚边打着旋,更添几分萧索与孤寂。北齐能否守住这半壁江山,维系国体不坠,未来的战局,很大程度上就要看段韶在青州的表现了。
而在庭院廊柱的阴影之后,谋士祖珽并未真正远离。他如同一个幽灵,悄无声息地注视着刚才发生的一切,将高澄的忧虑、段韶的决绝尽收眼底。
他那双精于算计的眼睛微微眯起,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衣角,心中飞速盘算着:太子对段韶的倚重,高欢伤情的不确定性,朝中可能出现的权力真空……这一切,都是机会。
他需要开始谋划好下一步棋了……
喜欢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