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叹不如。你何刑天的手段可比我穿越侠要厉害,得多。
梁山司能一统施州卫,众所周知靠的是大瘟疫,靠的是老天爷帮忙,靠的是自然界的无穷力量,本身并没有进行彻彻底底的暴力革命武装颠覆。虽然避免了流血牺牲,其实有妥协成分在。权力收归一统的同时也让渡掉了一定的政治经济权益,也就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主权负外部性。具体表现为36司土司纳为股东,且有改司为镇后,忠路、宣恩、散毛等7个镇留用原土司充当镇长。
而何钺作风之残暴堪比澧州土匪,纯纯的洗牌。什么宗族大家,灭你没商量。什么官绅豪强,乖乖低头饶你不死。什么皇权不下乡,在他何知府跟前别瞎咧咧,打的就是你乡土中国百年顽疾。常德府全境,宗族大家土崩瓦解,不入流的镇长村书记等大小鬼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头,拜何大人所赐吃上了皇粮。
“千年顽疾,一朝荡涤。”
彭象乾有责任指正潇洒的口误,宗族势力没那么久远长寿,充其量百年基业罢了。
潇洒这回不肯承认错误了,坚持一己之见。乡土中国、宗族千年是为常识。怎么就错了?错在了哪里?
这事解释起来有点复杂,得有好烟好茶伺候。
潇洒对夫子对学问还是很尊敬的,请彭师上座,奉上云南沐家来客前脚刚送的私礼---陈皮普洱。
“彭老师,看在小青柑的面子上望不吝赐教。这茶可是好东西啊,我自己都舍不得喝哩。”
小青柑味道着实不赖,喝进肚中荡气回肠呢。彭象乾拍一下桌子,“且听我细细分教。”
有了百姓方有宗族,何谓百姓?《尚书尧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百姓之百并非泛称虚指,还真是一百个姓氏。先秦有姓的都是王公贵族,百姓就是贵族和官员。平民无姓氏够不上称作百姓,只呼为黎民、庶民。战国时期姓氏区分逐渐消失,并向平民扩散。直到东汉才得以全民冠姓,百姓和黎民才成为了同义词,才有了黎民百姓一词。
“呵呵,社会在进步哩。然后呢?”
“子进兄莫急。修学问要弄清楚前因后果才能记忆深刻。否则不成了我们学校里的填鸭式教学,教出的学生一个个呆若木鸡。”
行吧行吧,且容你彭象乾借机夹枪带棒兼夹带私货抨击时弊喽。
百姓成为庶民,百家姓扩编为千家姓。中国人孝字当头,得追溯老祖宗。于是唐宋开始修家谱,以欧阳修、苏洵创立五世图式小宗谱法为标志,官宦世家修谱步入小高潮但也限于豪门,宋元时民间私修谱尚未形成风气并不普遍,而这一情形的转变主要是在本朝,在太祖倡导之下才掀起修家谱的高潮。你若不信,随便去翻某家的家谱,翻开家谱最先蹦出来的是太祖的圣谕六言语: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家谱一修再修,到了既无无谱之族、也无无谱之人的家家有谱的程度,修家谱进入鼎盛。世系上沿用欧苏五世图例,但在五世之外采用大宗之法,世系表甚至能追溯到几十代,定要攀附到帝王将相名人显贵为先祖。世传上区别于欧苏的不写女儿、妾等,甚至将女婿的官爵之类的内容也书写其中。
“呵呵,理解,光宗耀祖么。”
“注意,接下来重点来了。”
本朝修家谱体现了新时代新气象,统贯分布于各地的各宗支于一谱的统宗谱和会通谱大行其道广泛流行。此为划时代特征,标志家谱升级成为族谱。宗族势力开始登堂入室!
“请注意,关键重点来了哈。”
潇洒于是正襟危坐聆听教诲。
“嘉靖朝之前历来只帝王、诸侯、士大夫阶层才被允许修建祠堂,平民不得私建族祠。嘉靖十五年礼部尚书夏言上《献末议请明诏以推恩臣民用全典礼疏》,奏请世宗推恩放宽百姓祭祖,老道士从善如流,颁布‘联宗立庙’诏令,诏令一出,民间修祠之风盛行,宗祠如雨后春笋。到如今所谓聚族而居,族必有祠。”
事情原来是这样,彭老师不说还真不清楚。统宗谱+祠堂正式开启宗族势力,算起来嘉靖十五年到现在百年时间尚缺呢。
看样子何钺就是他彭象乾的偶像。这会儿又称赞上了,说何钺那睿智的火眼金睛强似米波雷达,能让隐形战机显出原形来。一眼就洞穿了夏言那老鬼打的什么算盘,乃是在扶持民间家族势力削夺皇权。然后何狠人看穿说穿动手刺穿。
可是,千年古柏碰不得,百年老树也难移哩。潇洒不免仍有疑问:“那么我们的老朋友是如何做到把人家神圣的宗祠变成吉祥物的?”
怎么做到的?当然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先挑软柿子捏呗。
常德府有个湖广少有的现象:桃源翦家岗有畏吾儿人聚居,居住在此的回纥人的来历要追溯到800年前高昌回鹘汗国的建立,他们的祖先是高昌国都督、成吉思汗手下大将哈勒.八士。元末时哈勒归明,朱元璋念其讨元有功赐姓翦,意为‘剪除北元党羽’并赐地常德。翦八士的长孙翦常蒲选择回到西域祖地,消失在了史书中。次子翦常黎留在常德做了卫指挥使,获“给田三十顷、副将八名,给养军田七百二十亩”的军屯田地。这批约300人的畏吾儿屯田军户构成了今之桃源畏吾儿人的核心家庭,在常德繁衍生息。通过限制通婚、子随母姓和通婚者改信教等手段至今未被彻底同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帝国一六一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帝国一六一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