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李清照闻言也是笑着问道:“那今越觉得,我说的可对?”
李今越闻言,吓得一个激灵,连忙摆手:“诶!照姐!我这水平,我可不敢评价!您可别为难我了!”
她一脸“求放过”的表情,连忙解释道:“就比如您的师爷!东坡先生,那也是跟您一样贯穿了我们整个学生生涯的牛人!就比如他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可是古今中秋词第一!只要是上过学的,谁不会背上几句?”
“当然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还有《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等等等等,这些诗词,可都在我们课本里呢!”
而此刻,天幕下的苏轼看着后人对自己的诗词亦是如数家珍,张口就来,心中也是十分高兴,当即又在弹幕上逗起了自家的小徒孙。
[北宋-东坡居士-苏轼:格非女,看来老夫的诗词在后世眼中,亦不比你的差呀?啊?哈哈哈。]
然而,此刻的少女李清照,骨子里的那份傲气与较真劲儿上来了,竟是毫不服输的认真回道。
[北宋-易安居士-李清照(青春版):先师的才学,清照自然是信服的!但清照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若先师在作词时能更注重音律,想必先师之词,定会更加优秀!]
苏轼见状,非但不恼,反而对这个小徒孙愈发欣赏。
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坚持,这才是做学问的样子。
他一直相信,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如此,甚好啊!
[北宋-东坡居士-苏轼:好好好,如此,老夫更是期待与格非女见面之时了,想必你我二人,定能在诗词一道上,相谈甚欢。]
[北宋-易安居士-李清照(青春版):先师所言甚是!清照亦是十分期待!]
而此刻,现代的餐桌上,李清照见李今越那副紧张的模样,也是莞尔一笑:“好了,不逗你了。这《词论》,无非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罢了,今越不必如此。”
随即,她端起酒杯,眸光流转,又悠悠补充了一句:“当然,如今的我,也依旧坚持我自己的看法。”
李今越闻言,立刻心领神会的笑道:“嗯,这个我相信。毕竟,照姐不是还写过嘛,‘何须浅碧深红色’。”
李清照十分自然地接上了下一句,语气中带着不加掩饰的自信与风骨:“自是花中第一流。”
寥寥数语,那份傲然于世的自信扑面而来。
天幕下的人们,此刻却没有一人觉得她狂妄。
因为就在今日这短短的对话中,她已经无数次用自己的作品,证明了她拥有说出这话的资本与才情。
而此刻,李今越也是继续感叹了起来:“说起来,照姐,您和赵明诚在青州那十四年的日子,也堪称羡煞旁人的神仙眷侣。你们白天一同整理《金石录》的初稿,有时又一起出门搜寻古玩,晚上呢,就在房间里,玩着一同发明的游戏,由此还为我们后世贡献了一个成语典故——赌书泼茶。”
“赌书泼茶”四字一出,李清照的嘴角勾起一丝温柔的笑意,但那笑意却未曾抵达眼底。她拿起酒杯,一饮而尽,酒液入喉,带出一声轻不可闻的叹息。
“是啊,那大概是我这一生中,最安逸快乐的时候了。”她低声呢喃,声音里满是追忆,“可惜……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说着,李清照的思绪仿佛飘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宣和三年,京城传来消息,明诚被朝廷再度启用,任命为莱州郡守。可那时,家中还有那么多的古玩书画需要看顾,我等当时就想,反正两地相隔并不遥远,明诚需即刻上任,不如便由我留下,照看这些物件。”
李今越见她情绪低落下来,也轻声说道:“可你们都低估了,分居两地对感情是多么大的考验。”
李清照闻言,只是苦涩地笑了笑:“是啊,再加上我们多年来一直没有子嗣,随着时日渐久,我们之间的书信,也越来越少了。”
李今越也缓缓说道:“所以您写下了‘甘心老是乡矣’,宁愿在故乡终老。”
然而,李清照却摇了摇头,那双因醉意而迷蒙的眼眸,此刻却清明得吓人:“不,其实,这些不过都是我作为一个女儿家的心绪罢了。真正让我失望的,是靖康二年。”
李今越的脸色也瞬间难看起来:“靖康之耻。”
李清照点了点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年,明诚因母亲丧于江宁,南下奔丧。同年五月,官家在应天府即位,明诚被任命为江宁知府,负责长江防务。那时,随着金人战火不断逼近,我别无他法,只得紧急收拾了十五车金石书画,一路南下寻他。”
她闭上眼睛,仿佛不愿再回忆那段狼狈而绝望的旅途,再睁开时,只剩下无尽的疲惫与失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