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要在一个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中归建与休整。
进行健康检查、心理调适、任务总结等,确保身心状态适应国内环境。
然后就是重头戏。
就是易扬期待已久的环节。
总结表彰!
部队会组织维和任务总结会、表彰先进等活动。
肯定战士们的贡献,这也是集体性的安排。
………………
华国的五月裹挟着湿热的风,吹拂在综合训练基地的操场上。
迷彩帐篷在开阔地整齐列阵,空气中混杂着消毒水的淡味与草皮的清香。
远处的白杨树上,蝉鸣聒噪却充满生机。
这里是维和部队归国后的集中归建休整点。
也是易扬和他麾下官兵们重返祖国怀抱后的第一个“中转站”。
迷彩卡车缓缓驶入营区,轮胎碾过碎石路发出沉稳的声响。
车厢里,易扬摘下磨损的蓝色贝雷帽,指腹摩挲着帽檐上的联合国徽章。
金属冰凉的触感让他瞬间想起尘土飞扬的任务区。
六个月来,枪林弹雨的记忆、难民营孩童渴望的眼神、战友深夜轮岗时的沉默,此刻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取而代之的是营区里飘扬的五星红旗,以及远处列队迎接的战友们整齐的军礼。
“易扬,到家了。”顾懂的声音带着难掩的激动,大家在任务区曾因目睹冲突现场彻夜难眠,此刻眼眶里泛着激动水光。
易扬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扫过车厢里疲惫却挺拔的战士们。
每个人的迷彩服都带着洗不掉的污渍,有的袖口还留着被铁丝网划破的裂口。
但脊背依旧像标枪般笔直。
“都精神点,”易扬的声音沙哑却有力,“接下来的休整,是任务的最后一环,也是对自己负责。”
这是归建的第一站,身心的双重“安检”。
归建休整的首日清晨,嘹亮的军号打破了营区的宁静。
易扬站在宿舍楼前,看着官兵们以班为单位列队。
每个人的胸前都别着临时制作的身份卡,上面标注着姓名、所属单位和任务区编号。
基地政治部的王参谋,手里拿着一份泛黄的流程表,纸页边缘已经被反复翻阅得卷起。
“易营长,按照计划,今天上午先进行健康检查,下午是心理测评,”
王参谋的手指在流程表上划过,“咱们分了三个批次,你们是第一波,跟我来。”
健康检查设在基地的卫生服务中心。
白色的二层小楼外拉起了隔离带,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戴着橡胶手套,正有条不紊地引导队伍。
易扬带着战士们依次进入,走廊里弥漫着酒精和碘伏的味道。
每个诊室门口都贴着醒目的标识:内科、外科、传染病筛查、影像学检查。
“先量体温,登记血压。”
护士的声音温和却干脆,她拿起额温枪对准易扬的额头。
“36.5℃,正常。血压120/80,保持得不错。”
内科诊室里,老军医正拿着听诊器,眉头微蹙地听着王鹏的心肺。
“深呼吸,再用力呼气。”张医生的手指在病历本上快速记录,“肺部没问题,但心率有点快,可能是应激反应,后续心理调适要重点关注。”
易扬站在诊室门口,看着战士们逐一接受检查。
午后的阳光透过心理测评室的窗户,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测评室里摆放着十几台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心理评估系统的登录界面。
心理医生穿着便装,脸上带着柔和的笑意,她先给大家做了简单的说明。
“今天的测评分两部分,先是量表填写,然后是一对一访谈,大家不用紧张,如实填写就好。”
易扬坐在电脑前,鼠标点击着屏幕上的题目。
百无聊赖啊!
以前执行任务,每次回来都要走一遍这个流程。
“过去一个月,你是否经常感到紧张不安?”
“你是否会反复回想任务中的危险场景?”
“你是否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
一道道题目像镜子,照出执行任务留下的心理痕迹。
会让人想起深夜轮岗。
想起远处传来枪声。
此刻被量化成屏幕上的选项,清晰得有些刺眼。
易扬被心理医生叫进了单独的访谈室。
房间里放着一张沙发和一张茶几,茶几上摆着一杯温水。
“易营长,先喝口水。”
医生递过水杯,“从量表结果看,你的焦虑指数略高于正常范围,睡眠质量也不太好,是经常做噩梦吗?”
易扬捧着水杯,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他沉默了片刻,缓缓点头。
“我是营长,得对每个兵负责,可有时候,我怕自己没照顾好他们。”
医生没有打断他,只是认真地记录着。
“这是正常的应激反应,很多维和官兵都会有。”
“你把责任扛在肩上,却很少给自己留退路。”
“接下来的心理调适,我们会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和个体干预,你要学会把心里的担子分一点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新兵连,我被直招进特种部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新兵连,我被直招进特种部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