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弟仁给魏大勇准备了人手两把工兵铲,一把自用,一把适当分配给地方武工队,还有一些有关地道战的书籍,《地道战》,《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地道战,人民斗争的奇迹》等准备了多套。
没让带多,他有更好的运输路径,他把工兵铲和更多的装备送到邢志国的仓库,那里离冀南更近。
夜色如墨,几点星光勉强穿透云层,洒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魏大勇猫着腰,带着两名队员穿过高粱地,向约定的废弃砖窑摸去。他的腰间别着一把老旧的驳壳枪,背上捆着一个空荡荡的粗布包袱。
"队长,这次能拿到多少家伙?
跟在后面的年轻队员小李压低声音问道,眼睛里闪烁着期待。
魏大勇回头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嘘——王教官说,不多,但够用。重要的是那些书。"
砖窑黑黢黢的洞口像一张大嘴,吞噬着微弱的星光。魏大勇在入口处停下,学了三声鹧鸪叫。片刻后,窑内回应了两声布谷鸟鸣。
"走。"
魏大勇松了口气,带头钻了进去。
窑内比外面更黑,只有一盏小油灯在角落里摇曳,映出一个精瘦的身影。那人转过身来,正是地下交通员王弟仁,他脸上挂着熟悉的笑容,眼角堆起深深的皱纹。
"老魏,路上没遇到尾巴吧?"
王弟仁上前握住魏大勇的手,力道大得惊人。
魏大勇摇摇头:
"绕了三圈,干净得很。"
他的目光越过王弟仁,落在窑内角落的几个麻袋上,
"东西都带来了?"
王弟仁咧嘴一笑,露出一排不齐的牙齿:
"那当然。"
他走到麻袋前,解开其中一个,金属碰撞声在窑内清脆地回响。他掏出两把工兵铲,铲面在油灯下泛着冷光。
"德国货,锋利得很,能砍能挖还能当盾牌使。"
王弟仁将一把递给魏大勇,
"试试手感。"
魏大勇接过工兵铲,在手里掂了掂,又挥了两下,满意地点头:
"比咱们那些破铁锹强多了。"
他转向身后眼巴巴看着的两个队员,
"来,一人一把。"
小李接过工兵铲,爱不释手地摸着铲面:
"乖乖,这玩意儿砍鬼子脑袋肯定利索!"
王弟仁又从另一个麻袋里取出几本用油布包好的书籍:
"这是给你的,《地道战》、《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地道战,人民斗争的奇迹》,各三套。在斗争中学习斗争。"
魏大勇小心翼翼地接过,如同捧着珍宝:
"太好了!有了这些,咱们就能少走弯路。"
他翻开其中一本,借着微弱的灯光浏览目录,
"冀中的同志们已经总结出这么多经验..."
"别在这儿看,回去慢慢研究。"王弟仁拍拍他的肩膀,
"这次只带这些,太重了不好运输。剩下的我已经送到老邢的仓库了,离那里更近,安全。"
魏大勇眼睛一亮:"邢志国?他那仓库不是被鬼子盯上了吗?"
王弟仁狡黠地眨眨眼: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鬼子查了三次,什么都没发现。"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小纸条,
"这是接头暗号和位置,三天后去取,有一百把工兵铲和一些装备。"
魏大勇接过纸条,借着灯光迅速记下内容,然后划着火柴烧掉了纸条。灰烬飘落在地上,他踩了两脚:
"老邢还是这么胆大。"
"胆大才能活命。"
王弟仁收起笑容,神情变得严肃,
"鬼子最近在那一带增兵了,听说要搞什么'铁壁合围'。你们得抓紧挖地道,越快越好。"
魏大勇点点头,把书和工兵铲分给队员们装好:
"乡亲们已经开始挖了,就是缺乏经验,进度慢。有了这些书,我们能少犯错误。"
"记住,地道不是越深越好,关键是隐蔽和连通性。"
王弟仁叮嘱道
,"出入口要分散,要有防毒、防水措施,还要有撤退通道。"
"明白。"魏大勇系好包袱,背在肩上,
"我们该走了,天亮前得赶回去。"
王弟仁突然抓住他的手臂:
"等等,还有个消息。"他压低声音,
"鬼子从东北调来了工兵专家,专门对付地道。你们要特别小心。"
魏大勇眉头紧锁:"工兵专家?"
"对,听说是个叫中村的少佐,在满洲对付抗联有经验。"
王弟仁的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这家伙心狠手辣,会用烟熏、灌水,甚至活埋。"
魏大勇沉默片刻,拍了拍腰间的手枪:
"那就看谁先埋了谁。"
“祝你一路顺风。”
“嗨,搞半天,还没出发呢,我还以为在敌战区,在根据地取个东西要这么神神鬼鬼的吗?”
“这就是个演习,这是让你们尽快进入角色,在敌后和在根据地完全不同,任何掉以轻心都可能是生命的代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亮剑:李云龙有九营九连九排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亮剑:李云龙有九营九连九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