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该歹徒具备极为丰富且老道的反侦察经验。案发现场几乎未留下任何与他有关的蛛丝马迹,他似乎对警方的调查手段和常规取证方向了如指掌,巧妙且刻意地避开了所有可能的目击者。
整个案发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见过歹徒的模样,哪怕只是模糊的轮廓也未曾有人目睹。
从种种作案特征来看,歹徒极有可能有过入狱或者被捕的前科经历。
正因如此,他对警方的办案方式和流程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使得他在实施犯罪时能够更加谨慎、狡猾地隐藏自己。
尤为恶劣的是,这名歹徒是一个典型的性变态杀人狂。每一次作案后,他都会毫无例外地对遇害女孩的尸体进行残忍的奸污,并且丧心病狂地对尸体进行毁坏,割去死者的部分组织和皮肤,其行径令人发指。
自建国以来,广州从未出现过此类性质恶劣、手段残忍且具有系列特征的案件。
面对这样复杂棘手的案件,警方一时陷入了茫然无措的困境,在初期调查过程中一度毫无头绪。
他们实在难以判断凶手究竟是何种身份背景的人,也无法理解其为何要以如此极端、变态的方式实施犯罪。
基于刑侦专家对案件进行的全面、深入分析,警方果断调整了办案策略。
专家们推断,该歹徒既然有着较强的反侦察能力以及特定的犯罪手法,那么极有可能有过犯罪前科,曾经受到过政府执法部门的打击处理。
据此,警方认为若对刑满释放人员展开全面排查,或许能够找到破案的关键线索。
然而,回顾之前所进行的几次排查工作,排查对象仅仅局限于有流氓强奸前科的犯人,排查范围过于狭窄,难以覆盖到真正的犯罪嫌疑人,因此必须进一步扩大排查对象的范围。
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警方面前:歹徒到底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呢?如果歹徒是外地人,那么单纯针对广州市刑满释放人员展开排查,很可能是徒劳无功,毫无意义的。
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刑侦专家们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对案件的各个关键细节进行反复研讨、深度分析。
经过长时间的激烈讨论与细致推理,最终大部分专家达成共识,判断歹徒应为广州本地人。这一判断的依据主要源于歹徒抛尸地点的特殊性。
歹徒选择的抛尸地点大多并非传统意义上偏远的郊县,而是集中在城郊结合部。
这些区域地理位置十分独特,虽然距离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并不遥远,但却极为偏僻,属于那种在繁华热闹环境中却能保持相对安静、鲜有人至的地方。
在经验丰富的刑侦专家看来,这起案件中的歹徒大概率是本地人,自幼便在这片土地生活,对广州市的大街小巷可谓了如指掌。
从其精心挑选的抛尸地点就能看出端倪,有一半的抛尸地点,或远或近地围绕着广州城区东南郊的新窖镇分布。
据此,刑侦专家们大胆推测,歹徒极有可能当下或者曾经在海珠区的新窖镇生活过。
基于这一关键判断,自 1992 年底起,专案组规模迅速扩大至 100 多人。
一场大规模的排查行动全面展开,仅在新窖镇,便针对 3260 多名可疑人员开展了地毯式的调查排队摸底工作,从中梳理出重点线索多达 600 多条,随后对这些线索逐一进行深入核查。
与此同时,警方还从其他警力中抽调人手,在全区范围内,于夜间设置了 50 个查车哨卡,织就了一张严密的防控网。
各派出所在日常工作中,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成功发现了一批可疑对象。
令人惊喜的是,借助这些线索,警方不仅破获了其他刑事案件 86 宗,其中还包括 2 宗与此次系列案并无关联的杀人碎尸案。
此外,全市范围内共排出可疑对象众多,由市局刑侦处抽样进行侦查或追捕的就多达 46 名。
不仅如此,警方还积极与周边城市协作,为东莞市、惠州市成功抓获 2 名强奸杀人碎尸的犯罪嫌疑人。
然而,案件的侦破过程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并非一路坦途。在侦查过程中,警方先后锁定了两名具有重大嫌疑的人员——许某某和彭某某。
这两人都有着犯罪前科,其中彭某某更是曾因强奸杀人未遂被依法判处 15 年徒刑。
经调查发现,在案件发生期间,这两人不仅都具备作案时间,而且均在案发现场附近活动过,种种迹象表明他们的嫌疑极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许某某还拥有一辆小货车,这一情况更是加重了他的嫌疑。
尽管如此,面对警方的调查询问,这两人均矢口否认与本案有关,而警方在多方查证后,也始终未能找到切实有力的相关证据。
出于审慎考量,市公安局副局长、预审处长以及预审科长三人针对许、彭的诸多疑点展开了多次深入研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90年代大案系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90年代大案系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