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平定三路伐吴兵败之事,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暂时打消了南征之念。他转而问太尉贾诩道:“太尉,朕欲一统天下,荡平群雄,依你之见,是当先攻取西蜀,还是先图谋东吴?何处‘破绽之气’更易为我所乘?”
贾诩沉吟片刻,谨慎地答道:“启禀陛下,蜀主刘备虽新遭大败,‘国运之气’受损,然其亦是百折不挠之枭雄,更兼有诸葛孔明此等‘卧龙之才’辅佐,善能治理国家,安抚军民,其蜀道之险峻,亦非轻易可以攻克。东吴孙权,则能审时度势,知人善任,其麾下都督陆逊,亦是少年英才,新近大破蜀军七十余万,‘军威之气’正盛。如今陆逊正屯兵于长江险要,扼守各处关隘,又有江河湖泊之天险为之屏障,皆是易守难攻之地,难以在短期之内图谋。以臣愚见,当今陛下帐下诸位将领之中,恐怕尚无一人,是那刘备、孙权之绝对敌手。陛下虽有‘天子之威’与‘天命之气’加持,然欲要一举荡平此二国,亦未见有万全必胜之把握。为今之计,不若暂且按兵不动,休养生息,稳固中原‘王气’,静待蜀、吴两国之间,再生变故,我等再乘虚而入,方为上策。”
曹丕闻言,却是不以为然道:“朕前番已遣三路大军,前往攻伐东吴,虽未能成功,却也消耗其不少‘国力’。孙权既已向朕称臣,早晚必为其所取。何须再等?”
尚书刘晔亦是进谏道:“陛下所言差矣。近闻东吴陆逊,新破蜀兵七十余万,上下齐心,‘同仇敌忾之气’正盛,更有长江天险为其屏障,短期之内,实难攻克。且那陆逊深有谋略,用兵如神,我军若贸然进犯,彼必有万全之准备,只恐我军反受其害。”
曹丕听罢,龙眉一挑,不悦道:“刘爱卿,朕记得不久之前,你还曾力劝朕发兵攻打东吴,为何今日却又反过来谏阻朕?莫非爱卿之‘忠心之意’,也如那墙头之草,随风而倒么?”
刘晔慌忙叩首道:“陛下息怒!臣绝无此意!臣之所以前后言辞不同,皆因‘时移世易’也!昔日东吴屡屡败于蜀军之手,荆州新失,‘军心之气’颓丧,其势衰微,故而臣以为可以乘虚而入,一举将其击破。然如今,东吴已然大获全胜,击溃蜀军主力,缴获无数,其‘国运之气’大振,军民‘锐气’百倍,此时此刻,实非攻伐之良机也!”
曹丕却是心意已决,听不进任何劝谏,他厉声道:“朕意已决,卿等无须再作多言!”遂不顾贾诩、刘晔等一众老臣的反对,依旧暗中调兵遣将,准备再次寻机南下。然因此前三路伐吴皆败,又兼国内发生瘟疫,国力消耗巨大,最终只得暂时作罢。魏、吴两国之间,因此亦是嫌隙日深,“盟友之气”荡然无存。
再说汉昭烈帝刘备,自兵败退守白帝永安宫之后,忧愤交加,旧疾复发,加之连日悲伤过度,不思饮食,身体便一日不如一日,渐渐沉重不起,已然是病入膏肓,药石罔效。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夏四月,刘备自知大限将至,不久于人世。他躺在病榻之上,常常在梦中哭念关羽、张飞二位义弟,追忆往昔桃园结义、同生共死之情景,其病势愈发沉重。渐渐地,他双目昏花,视物不清,听觉亦变得迟钝,心中更是烦躁不安,厌烦见到周围侍奉的宫人内侍,便时常将他们尽数叱退,独自一人,孤零零地躺在空旷寂寥的龙榻之上,默默等待着死亡的降临。那股曾经照耀蜀汉的“帝星光芒”,此刻已是黯淡到了极点,仿佛随时都会彻底熄灭,消散于无尽的虚空之中。
这一夜,永安宫内,寂静无声,唯有窗外风雨飘摇,更添几分悲凉肃杀之“意”。刘备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忽然之间,寝宫之内,平地卷起一阵阴风,寒气森森,直透骨髓!案几之上的灯烛,被这阵阴风吹得左摇右摆,火光闪烁不定,几欲熄灭,却又在挣扎之中,重新燃起。
就在那摇曳昏暗的灯影之下,刘备猛然看见,床前竟不知何时,悄无声息地侍立着两个人影!他心中又惊又怒,以为是那些不听话的内侍又擅自闯了进来,当即用尽全身力气,虚弱地斥道:“放肆!朕……朕心绪不宁,早已传旨,令尔等暂且退下,不许入内惊扰!为何……为何尔等竟敢违抗朕命,再次闯入!”他连声叱喝,然那二人却依旧侍立不动,仿佛没有听见一般。
刘备心中更是恼怒,强撑着从龙榻之上坐起身来,定睛细看。这一看,却是让他亡魂皆冒,遍体生寒!只见站在上首的那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长髯飘飘,身着绿袍金甲,手按三尺青锋,不是二弟关羽关云长,又是何人?!而站在下首的那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手持丈八蛇矛,威风凛凛,不是三弟张飞张翼德,又是哪个?!
刘备又惊又喜,又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颤声问道:“二……二弟!三弟!真的是你们么?你们……你们原来都还尚在人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野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野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