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休走!留下狗命!”马超厉声大喝,声音中灌注了强大的“震慑之意”,曹操只觉耳中轰鸣,连马鞭都惊得掉落在地。
眼看马超越来越近,手中虎头湛金枪已然递出,那枪尖之上,凝聚的“破军枪意”与“复仇煞气”仿佛能撕裂虚空!曹操亡魂皆冒,急忙绕着一棵大树躲避。马超一枪搠空,枪尖深深刺入树干,拔枪稍有迟滞。
曹操趁此空隙,死命催马逃窜。
马超拔出长枪,正欲再追,山坡之后,忽然转出一将,盔歪甲斜,正是先前败退的曹洪!他此刻须发戟张,脸上血污交织,其“悍勇之意”虽不及马超,却也带着一股“护主心切”的“决死之气”,轮着大刀,拼死拦住马超,大叫道:“马超小儿,休伤吾主!曹子廉在此!”
曹操这才侥幸逃得性命。
曹洪与马超战在一处,斗到四五十回合,曹洪本就力不如人,先前又受挫,此刻更是刀法散乱,“气”息不继,渐渐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正在危急关头,夏侯渊引数十骑骁勇“虎卫”杀到,其“奔雷之意”如电光火石,数箭齐发,射向马超面门与坐骑。
马超虽勇,却不愿陷入重围,被这些曹军宿将以“车轮战术”耗尽“气力”,只得拨马而回,夏侯渊等人也不敢过分追逼,毕竟马超的“恐怖武力”给他们留下了太深的阴影。
曹操逃回中军大寨,幸得曹仁拼死据守,才未让西凉军趁乱攻破,保全了大部人马。曹操入帐,惊魂未定,想起适才险境,冷汗直流,叹道:“孤今日若非曹洪拼死相救,险些命丧马超那竖子之手!看来,这‘血脉亲情之意’,有时比那虚无缥缈的‘天命’更为可靠!”遂重赏曹洪,以安其“忠勇之心”。
曹军收拾败兵,深沟高垒,再也不敢出战。马超则每日引军至曹营前,以各种言语辱骂,试图再次激怒曹军,其“挑衅之意”丝毫不减。曹操严令诸将坚守,若有擅自出战扰乱“军心之意”者,立斩无赦。
诸将见曹操如此隐忍,皆私下议论:“丞相自出道以来,‘霸者之意’横扫天下,何曾有过如此狼狈之时?今日一败于马超,竟变得如此怯懦,莫非其‘不败心境’已被打破,‘霸者之气’已泄?”
数日后,细作来报:“禀丞相,马超军中又添两万生力军,皆是骁勇善战的羌人部落武装,他们带来了更为原始狂野的‘图腾之力’与‘萨满巫术’加持,‘军中煞气’更为浓厚诡异!”
曹操闻言,不但不忧,反而大喜。
诸将不解:“马超添兵,其‘凶焰’更炽,丞相何故反喜?”
曹操抚须(虽然只剩下一点点),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智谋之光”,笑道:“待孤胜了此战,再与诸公细说此中奥妙。这羌胡之兵,看似助长其势,实则亦是其‘破绽之机’。”
三日后,又有探马飞报,言潼关之上,马超军马调动频繁,似乎在加强防御,更添兵马。曹操闻言,再次大喜,竟于帐中设宴庆贺。
诸将皆暗中发笑,以为丞相被马超打怕了,已经开始“意”乱。
曹操将众人神色尽收眼底,放下酒杯,沉声道:“诸公莫非笑我已无破马超之良策?哼,尔等‘凡俗之意’,又岂能窥测孤之‘深远布局’?也罢,徐公明,你有何高见?”
徐晃出列,其“沉稳之意”在众人中显得尤为突出:“丞相,如今我军‘精锐之气’尚存,兵力雄厚。而马超倾西凉之众,尽屯于潼关,其后方河西之地,‘防守之气’必然空虚。若能遣一精兵,暗渡蒲坂津,如‘隐秘传承’之刺客般,神不知鬼不觉地占据河西,断其‘归路之脉’。同时,丞相亲率大军,佯攻潼关,主力却从河北渡河,南北夹击。则马超首尾不能相顾,其‘军心之意’必乱,军中羌胡之兵与凉州本地兵马,‘气’机各异,本就难以完美融合,一旦陷入危局,极易产生内乱。届时,破敌只在旦夕!”
曹操抚掌大笑,那股运筹帷幄的“霸者之意”再度充盈:“公明之言,深合孤心!此计,正与孤先前所想不谋而合!”
当即,曹操密令徐晃、朱灵,各带精兵四千,皆是擅长“潜行之术”、能有效收敛自身“杀气”的士卒,暗中往蒲坂津而去,先行渡河,于山谷中设伏,等待号令。又令曹洪在蒲坂津秘密准备船筏,以作疑兵。曹仁则继续留守大寨,稳固潼关正面防线,牵制马超主力。曹操则亲率主力,做出要强渡渭水,从河北进击的姿态。
曹军的异动,很快便有细作报知马超。
马超召集韩遂及诸将商议。他此刻虽新胜,但其“复仇之意”冷静下来后,也清楚曹操“奸诈之意”非同小可,绝不会轻易认输。
“曹贼不正面强攻潼关,反而暗中准备船筏,扬言要从河北进击,此乃声东击西之计,其真正目标,恐怕是想断我等‘后路之气’!”马超目光锐利,直指问题核心,“我当亲率一支精锐铁骑,循渭水北岸阻击,不使其一兵一卒渡过。不出二十日,曹军粮草必尽,其‘军心之意’自乱,届时我等再从河南强攻,曹贼可一战而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野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野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