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所言,皆是强词夺理,胡搅蛮缠,根本不是真正的大道理!**全凭一股刁钻古怪的‘意’作怪!不必再听他说了!我们江东饱读诗书者众多,岂能被此等言语欺骗!”座间又一人站起来,带着一种纯粹书生的清高与执拗,试图用传统学问的权威来压制孔明。此人是严酸,他想将孔明的能力归结为不正道的“旁门左道”之“意”。“吾且问先生,平日里都研习哪些经典文章? 总不能凭空生出这些说辞吧?”
孔明望着严酸,脸上却没了笑意,反而多了几分严肃,以及对腐儒的轻蔑。他的“意”在这一刻变得厚重如同大地,稳固而深邃:“那些死抱着经典,只会寻章摘句的,乃是世间的腐朽之‘儒意’,如同书本一样僵死!这种人如何能够匡扶邦国,建立功勋?!岂不闻古有伊尹躬耕于莘野而能佐商,姜子牙垂钓于渭水而成大业!更有张良、陈平胸怀扭转乾坤之‘奇意’,运筹帷幄;邓禹、耿弇等将帅身怀破阵荡敌之‘锐气’,开疆拓土!这些能匡扶宇宙的大才,谁知道他们生平精研的是哪一本经书?!难不成他们也像那些只知钻研文字的书呆子一样,终日只在笔墨之间徘徊,斤斤计较于鸡毛蒜皮,沉溺于毫无用处的‘雕虫小技之意’,玩弄文笔,将毕生‘气’力都消耗在这种无谓之事上吗?! 难道他们不应当是将所有**‘意’都汇聚于治国安邦、涤荡天下的雄图大略之上吗?”
孔明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直接将书本学问与实际经纶进行了分割,将只知读书而无远见的人贬为“腐儒”。他强调的是实践中凝练出的、服务于现实目标的“意”与“气”,而非从书本上获得的“死知识”。他的话字字珠玑,又字字带刀,直接刺穿了严酸内心那层自诩清高的伪装。严酸感到无形的心神重压袭来,一股强烈的挫败感和自卑感涌上心头,令他低头丧气,再无言语应对。
“先生言辞犀利固然了得,”又一人高声开口,他的“意”显得有些粗鄙直接,充满了对所谓清谈名士的不屑,“但这不过是大话空谈!全是凭口舌之利释放的‘虚妄之意’,未必真有安邦定国之学识,恐怕最终不过为我江东真正的儒者所笑!”这人是汝南的程德枢。
孔明看了程德枢一眼,眼神中带着一股分辨“真伪”的深邃之光:“儒者亦有君子与小人!君子之儒,其‘意’纯粹,忠君爱国,守正辟邪,他们的一言一行皆为了苍生福祉,为社稷兴利除害,毕生功业务求能泽及当世,英名留芳后世!他们身上凝聚的是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与仁德之意!若夫小人之儒,他们的‘意’狭隘而卑劣,终日不过沉溺于雕虫小技,钻研诗词笔墨;年轻时赋文作诗,到老了也只不过是穷尽一生啃老掉牙的经书。他们的笔下纵然能写出千言万语,胸中却实在没有一个真正有用的计策!就如同那杨雄,虽然文章名世,可屈身侍奉王莽那个大逆不道的篡位者,最终也不得不投阁而死!这便是典型的小人之儒!他们的‘意’被世俗功名所腐蚀,为保全自身不惜助纣为虐! 就算这种人每天写出万言诗赋,又有什么价值呢?他们的存在,对这个天下没有任何意义!”
孔明将“儒”上升到了人格与品行、以及其“意”所指的方向**的高度进行评判。他将投降派贬低为缺乏真才实学、只知空谈的“小人儒”,更是揭露了其“意”是被“世俗功名”和“自保”所腐蚀的卑劣存在。这番话语如同一把剔骨尖刀,直接将程德枢最后一块伪装也剥了下来。程德枢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椎升起,他所有的驳斥都被这句包含强大精神斥力的“小人之儒”彻底否定,心中充满了屈辱与无力,再也无话可说。
一时间,整个厅堂寂静无声。江东的一班文臣面面相觑,他们的脸色一个个煞白,眼中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惧。他们引以为傲的口才和逻辑,他们在学问中凝练出的“意”或“气”,在这年轻的孔明面前,竟是如此不堪一击!孔明的每一句话都精准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他们的心神,直接瓦解他们的精神防线。他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碾压式的智力与精神双重打击。他们的“集体怯战之意”被这一个外来者以不可思议的强大“坚守与抗争之意”**击溃得支离破碎。
正当座上张温、骆统二人还想咬牙上前问难,似乎体内残存的“意”还不甘失败时,厅外忽然传来一个响亮而粗犷的声音,带着久经沙场的杀伐之“气”与毫不修饰的“直意”。
“咳!够了!”一人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入厅内,周身虽然洗去了风尘,但那股血战凝成的‘煞气’与朴实的‘悍意’依然清晰可闻!正是东吴老将黄盖。他直接打破了这厅内紧张凝滞的气场,像一阵风,将那股压抑的畏缩之意吹散了一部分。
“孔明先生乃是当世的绝代奇才!阁下们非但不虚心请教破敌之策,反而在这里以唇舌互相为难,动用这等小儿玩闹一般的‘斗气之意’,全然不顾宾主之礼,成何体统!曹操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你们不想着如何退敌,反而在这里如同市井泼妇一般斗嘴!”黄盖的斥责中饱含着愤怒和无奈,这位久经沙场的战士无法理解这些文人将力量耗费在内斗之上的行为。他的“意”直来直去,简单明了——当战则战,少费口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野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野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