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殿大朝会散后,那股由齐安直陈三策、费鼎宋再献“纠察”之言所激起的波澜,并未立刻平息,反而在京城的官场暗流中,愈发汹涌。
退朝的官员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处,交头接耳,神色各异。那些平日里与江南利益牵扯甚深的,此刻大多面色凝重,行色匆匆,想必是急着回去商议对策。而一些素来主张革新或与旧党不睦的官员,则眼中带着几分快意与期待。
李纲步出殿门时,额角的汗迹尚未全干。他下意识地回头望了一眼那巍峨的殿宇,心中百感交集。官家此番回京,手段之果决,魄力之雄浑,远超他的预料。尤其是这齐安与费鼎宋二人,一如疾风骤雨,一如深潭藏针,皆非易与之辈。
“相公。”一个略显清瘦的身影在他身侧停下,正是方才在殿上语惊四座的太子詹事府少詹事费鼎宋。
“费少詹。”李纲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几分复杂,“今日殿上,费少詹之言,可谓是……石破天惊啊。”
费鼎宋神色平静,拱手道:“相公谬赞。下官不过是就事论事,为陛下分忧罢了。齐转运既奉圣命经略江南,若无朝中强力支持,扫清障碍,恐难竟全功。”
李纲默然片刻,方才缓缓道:“费少詹所虑极是。只是……如此一来,朝堂之上,怕是又要掀起一场不小的风波了。”他说话时,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远处几个行色匆匆的官员背影。
费鼎宋嘴角微动,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相公,如今的大宋,最怕的不是风波,而是……一潭死水。陛下既有中兴之志,我等为臣者,自当披荆斩棘,纵有些许风浪,亦不足为惧。”他的目光清澈而坚定,似乎早已将个人荣辱置之度外。
“说得好!”李纲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只是,都察院那边,还需老夫去分说一二。这‘纠察御史’的人选,至关重要,既要能震慑宵小,又不能……株连太广,引火烧身。”
费鼎宋微微躬身:“此事,全赖相公与诸位御史台谏公心定夺。下官相信,以相公之明,必能为陛下选出得力干臣。”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声音却依旧平稳:“相公,下官……斗胆,还有一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纲心中一动,看向他:“费少詹但说无妨。”
费鼎宋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地望着李纲,缓缓道:“下官以为,齐转运此去江南,所面临之局面,必是错综复杂,凶险万分。单凭其一人之力,纵有雷霆手段,亦恐独木难支。而这‘纠察御史’之设,虽能震慑朝中,却终究鞭长莫及,难解江南燃眉之急。”
“下官不才,愿请缨,随齐转运一道,前往江南!”
此言一出,饶是李纲久经宦海,也不由得微微一怔,旋即眼中露出惊异之色。
“费少詹,你……”
费鼎宋面色不变,继续道:“下官深知,此举或有越俎代庖之嫌。然,一来,下官对江南情形,亦略知一二,或可为齐转运拾遗补缺,稍尽绵薄之力。二来,”他眼中精光一闪,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陛下锐意革新,正是用人之际。此番经略江南,乃是匡扶社稷、重整乾坤的千载难逢之机!下官自问尚有几分报国之心,亦不愿辜负圣恩,碌碌无为。若能亲历此等大事,纵有千难万险,亦是……快事一件!”
李纲静静地听着,心中却是波澜翻涌。 他看得出,费鼎宋此言,并非虚饰。 为国,确有其赤诚之心。 为私,这经略江南的差事,若能办成,其功绩之显赫,足以让任何人一步登天,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费鼎宋能将这两者如此坦然地摆在台面上,这份胆魄与见识,便已远超常人!
“费少詹,”李纲沉吟片刻,缓缓道,“你的心意,老夫明白了。只是,你乃太子詹事府官员,职责所在,贸然离京,恐有不妥。且江南之事,已有齐转运主持,你若同去,事权如何划分,亦是难题。”
费鼎宋微微一笑:“相公所虑,下官亦曾思量。下官并非要与齐转运争权,只愿为一佐贰,听凭调遣。至于职责,陛下既设‘纠察御史’,下官或可暂领此衔,名正则言顺,亦可就近监察,内外呼应。如此,既不违朝廷体制,亦能为齐转运分忧解难。”
李纲闻言,不由得再次审视起眼前的这个年轻人。 心思缜密,胆大心细,且能屈能伸,不计名位。 这样的人才,若能与齐安那般刚猛之人相辅相成,江南之事,或许……真能有所突破!
“此事……事关重大,”李纲沉声道,“老夫需得禀明陛下,由陛下圣裁。不过,费少詹这份为国分忧之心,老夫……定会如实转达。”
费鼎宋长揖及地:“多谢相公成全!”
与此同时,刚刚领受了江南诸路财赋经略使重任的齐安,并未如众人想象那般,急于去各部衙门交接文书,或是拜访同僚。
他独自一人,缓步走在皇城内的宫道上。方才在金殿之上,他言辞犀利,气势如虹,此刻褪去那层锋芒,却显出几分文士特有的清癯与孤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