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围着那两桶活蹦乱跳的黄鳝和小龙虾,啧啧称奇。
“哎,小伙子,你这黄鳝咋卖的啊?”
一个看起来颇为精明的大婶率先开口问道,眼睛紧盯着桶里扭动的黄鳝。
张卫国脸上堆起和煦热情的笑容,语速清晰地介绍起来:“婶子,您看这黄鳝,多肥!刚捞上来的,绝对新鲜。”
“价格也实惠,只要7毛钱一斤!关键是,咱这不要票!”
“不要票”三个字一出口,几个大婶的眼睛顿时更亮了。
在这个还需要粮票、油票、布票等各种票证的年代,不要票就能买到的新鲜荤腥,吸引力可是巨大的。
精明的大婶打量了一下张卫国,又瞅了瞅桶里活蹦乱跳的黄鳝,心里的小算盘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
张卫国见状,趁热打铁,脸上的笑容愈发真诚,语气带着一股子让人信服的热乎劲儿。
“婶子,您想啊,现在去供销社买一斤五花肉,得多少钱?少说也得一块二!而且,那还得肉票不是?”
“咱这黄鳝,不要票,才七毛钱一斤!您瞅瞅这肉质,一点不比那五花肉差!”
他稍微顿了顿,观察着大婶的反应,接着说道:”您要是觉得光吃黄鳝单调,我给您支个招。”
“您买上两斤黄鳝,再搭上一斤五花肉,回家一块儿炖!”
“黄鳝的鲜美和五花肉的油香混在一块儿,保管香的您邻居都得过来敲门问!”
说到这,张卫国又压低了点声音,带着点神秘感:“而且啊,这黄鳝可是大补的东西!营养好着嘞!”
“家里有老人,吃了强身健体;有孩子,吃了长个儿聪明;要是有坐月子的嫂子,那更是补气血的好东西!比单吃肉可强多了!”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还贴心地替人想好了怎么吃,简直说到了大婶的心坎里。她脑子里瞬间就勾勒出了一锅香气四溢的黄鳝炖肉,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的场景。
是啊,家里人多,每次买两斤肉,一人分不到几块就没了。
要是像这小伙子说的,买两斤黄鳝搭一斤肉,那分量可就足实多了,味道还好,全家老小都能吃得舒坦!
“哎呀!小伙子,你这话说得可真在理!”
大婶当即拍板,脸上的犹豫一扫而空,指着那满满一桶黄鳝。
“听你的,给我挑六条,称称看有多少斤!”
“好嘞!婶子您瞧好!”
张卫国见生意开张,心中一喜,动作麻利地从桶里捞出六条扭动挣扎的大黄鳝,手法娴熟地用草绳穿过鱼鳃。
“婶子您瞧好,我给你挑的都是大条的!”
黄鳝在他手里还不安分地扭动着,泛着油亮的光泽。
他将黄鳝挂上杆秤的秤钩,仔细拨动着秤砣。
旁边的张振华看得眼睛都直了,他没想到大哥这几句话的功夫,就把生意给做成了!这可比课本上的东西实用多了!
“婶子,看好了啊,秤杆子翘得高高的!”张卫国笑着报数,“不多不少,刚好两斤半!一共是一块七毛五分钱!”
“行!给你!”大婶从兜里掏出钱,数了一块七毛五递给张卫国,又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串沉甸甸的黄鳝,宝贝似的放进自己的菜篮子里。
脸上满是喜色,嘴里还念叨着:“这下晚上有好菜吃了……”
第一笔生意开张后,瞬间引爆了围观人群的热情。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的人胆子就大多了。
再加上张卫国那不要票的优势和极具煽动性的推销,摊子前立刻围拢了更多的人。
“小伙子,也给我来两斤!”
“我要三条大的!”
“这玩意儿怎么收拾啊?”
张卫国一边忙着抓膳鱼、称重、收钱,一边耐心地解答着各种问题,忙得不亦乐乎,额头上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张振华站在一旁,看着大哥如同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有条不紊地应对着眼前的”战场”。
心里那点因为大哥吆喝而产生的羞赧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敬佩和跃跃欲试。
他深吸一口气,学着大哥的样子,把目光投向了旁边那桶同样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虽然还有些紧张,但他鼓起勇气,对着一个正在犹豫的大叔开口道:“叔,您看看这小龙虾!也是刚捞上来的,新鲜着呢!”
他的声音还有些稚嫩,笑起来眼睛弯弯的,透着一股子学生气。
大叔旁边的一个婶子好奇地打量了他几眼,笑着问道:“孩子,你还在念书吧?”
张振华脸微微一红,但还是挺直了腰板,认真地回答:“是啊,婶子。我今年十五,还在上学。”
“这不是放假了嘛,我们农民在地里刨食不容易,就想着跟着我大哥出来,捕点黄鳝,捞点龙虾卖,给自己挣点学费,也能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他这番话,说得诚恳又朴实。
在这个普遍还不富裕,崇尚勤劳俭朴的年代,一个半大的孩子,不贪玩,知道体谅家庭困难,出来挣钱交学费,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1985:15天赚了30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1985:15天赚了30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