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仔,买月饼吗?还有托罗饼……”
“虾饼,煎蚝饼……”
卖月饼以及卖小吃的商贩特别多。
各种各样的小吃,像酸嘢、、冰糖葫芦和糖水等那些摊位摆的到处都是,一点点地方就足够开摊了。
除了各种小吃,还有一些乡亲挑着自家种的蔬菜,养的家禽前来售卖。
前几年不让做生意,大家就算是卖东西都是偷偷摸摸的。
现在政策放宽松了,做生意的也越来越多。
陈业峰先是略过这些小吃摊,直奔卖肉的摊位。
今天过节,肉也比较好卖。
无论猪肉还是牛肉、羊肉,都比平时要好卖许多,毕竟逢年过节,大家也舍得花钱。
如果去迟了,还真有可能买不到。
今天陈业峰出门的早,路上也没耽搁,到了镇上的肉摊,看到还有肉,连忙走过去称了几斤。
两斤猪肉,一斤牛肉,多了也吃不完。
因为没有冰箱,大家买肉也是尽量买少点,天气还没凉,东西很容易坏掉。
出门的时候,他娘就交代他买肉要买肥的,尽管他不喜欢吃肥的,但也不敢忤逆他娘的意思。
这年头也没有塑料袋,买了肉摊主也不会提供袋子给你装,要么自己提篮子去装,要么就用一根草绳给你绑着。
陈业峰出门的时候,口袋里塞了个化肥袋,已经清洗干净,用来装东西也不会嫌弃。
他把买好的肉放到黄色的化肥袋里,然后往肩上一搭,又在镇上的集市上逛了一圈。
买了袋梨,是用那种网袋装的,可以散买,也可以按袋购买,按袋购买的话价格要便宜几分钱。
还买了糖水罐头跟一些糖果,毕竟今天过节,不买点东西回去,好像有点不合适。
本来还想逛逛的,不过雨似乎是越下越大,街道上到处都是泥泞的水坑,体验感极差,也没有再逛下去的欲望了。
溜了溜了。
背着化肥袋,冒着雨,走在乡间的泥路上,鞋上沾着黄泥巴,往家的方向走去。
天色阴沉沉,估计今天这雨是不会停了。
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下雨,本来想着休息几天,好好休养一下。
可没想到休息了两三天后,又想着什么时候天气能够变好,然后好出海打鱼。
人呐,就是犯贱。
干活的时候嫌累,总想着什么时候不用干活。
可终于清闲了几天,却又想着干活赚钱。
雨滴砸落在身上披着的塑料布上,噼里啪啦作响,前行的土路像是变成了泥沼,他行走的脚步变得异常艰难。
每走一步,混满泥水的雨靴就发出“噗嗤噗嗤”的声响。
很像他跟老婆夜晚在床上磨豆腐的声音。
从烟楼镇上走到他们家需要差不多半个小时,这下雨路面湿滑,费的时间更多。
等到他走到村口,发现小桥边上,老榕树底下围了一些村民。
大树下面支起一块雨布,搭了个简易的的摊子,好像是在卖猪肉。
是村里的张玉良自家喂养的猪,趁着过节杀了卖肉。
像他们海边的农村,要是家里没有渔船的家庭,都会选择养一头猪,也有喂两头的。
不过不敢喂多,这个年代没有猪饲料,猪一般都是吃青草,还有米糠。
经常能看到小孩子帮家里打猪草的身影。
早些年,还是生产队时期,他们家也养过猪。
那时候他爹还在渔业队,家里小孩子多,就养了一头猪。
记得那时大姐还带着他四处打猎草,像构树吐、笕菜、灰灰菜、马齿笕,这些猪儿都比较喜欢吃。
养肥的猪,不允许屠杀私卖,要卖给食品站。
当时食品站好像还有返销粮。
“阿峰,你这是上哪儿呀,要买猪肉吗?今早刚杀的。”
陈业峰正在回忆家里以前养猪的往事,就听到有人跟他打招呼。
是村里的张玉良。
他连忙回应道:“玉良叔,你们今天杀猪呀,怎么不早点说,害我跑到镇上去买,身上的衣服都打湿了。”
他背着化肥袋,好奇地凑了过去,笑着跟大树底下的乡亲打招呼。
“呀,你都买了呀,早应该在村里说一下的。”
张玉良有些懊恼的拍大腿,还以为自己早一点杀猪,村里人都会知道呢。
陈业峰说道:“玉良叔,怎么没想到拿到镇上去卖,今天镇上赶集,又赶上过节,镇上的人也挺多的。”
张玉良尴尬的笑道:“哎呀,我们都是老农民,大字都不认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更不会算数。”
“村里卖卖就好了,大家都是乡亲,也不怕人笑话。”
听到他的话,陈业峰也不好说什么。
有的人天生胆怯,不是做生意的料。
要是他自己没有重生,也对做生意很抵触,摆摊卖东西会觉得很不好意思。
“阿霞也在呀,是玉良叔喊你过来给他算数吧?”
陈业峰看到猪肉摊旁边站着穿着格子衫的大姑娘,她头上扎着两条麻花辫,看起来纯朴、俏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家里家外:开局小渔村赶海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家里家外:开局小渔村赶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