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书记,请问普通百姓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种移动电话?"一位年轻记者提问道。
于莉对着话筒从容回答:"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我们预计在三到五年内,价格会降到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水平。到那时,移动电话将像自行车、手表一样,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个回答引来了热烈的掌声。当晚,中枢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报道了这一重大科技突破,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中国有了自己的移动电话技术。
在冶金部的办公室里,何大清看着电视上的报道,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拿起桌上那台崭新的"大哥大",拨通了于莉的电话。
"爸,看到新闻了吗?"于莉的声音透着喜悦。
"看到了,你们做得很好。"何大清语重心长地说,"但记住,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抓紧数字技术研发,模拟信号迟早会被淘汰。还有,人才培养是关键,要建立自己的研发梯队。"
"您放心,昌平电子科技大学下个月就开设移动通信专业,首批招收200名学生。"于莉汇报道,"另外,我们正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接触,准备引进一些先进制造设备。"
"很好,引进消化再创新,这条路子是对的。"何大清满意地说,"对了,娄晓娥那边已经准备好了香港的销售渠道,下个月就可以发货试水国际市场。"
挂断电话后,何大清走到窗前,望着四九城的天际线。在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里,一场通信革命正在悄然兴起。他仿佛看到了不远的将来,华夏制造的通信设备遍布全球的景象。
"这一世,绝不能再落后于人。"他轻声自语,握紧了手中的"大哥大"。
在昌平电子厂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忙碌地组装着一台台"大哥大"。这些黑色的设备将很快被送往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向世界宣告华夏通信技术的崛起。
而在研究所的实验室里,新一代数字通信技术的研发已经悄然开始。墙上挂着何大清亲笔题写的标语:"掌握核心技术,引领通信未来"。
于莉站在标语前,对围坐一圈的年轻科研人员说:"同志们,今天我们创造了历史,明天我们要改变未来。何部长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剩下的就靠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了!"
窗外,阳光洒满大地,照亮了这个正在腾飞的国家,也照亮了华夏通信事业的辉煌前程。
喜欢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