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支运粮队伍迅速组建起来,这里面既有经验丰富、身手敏捷的游击队员,又有身强力壮、吃苦耐劳的青壮年农民。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妇女、儿童甚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也纷纷挺身而出,自愿加入到这支浩浩荡荡的运粮大军之中。他们心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这些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齐心协力,肩挑背扛着沉重的粮食和物资,艰难地行走在崇山峻岭之间。有的人用自己宽阔坚实的肩膀挑起沉甸甸的担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有的人则弯下腰去,让那厚实的脊背承载着希望与责任,默默地负重前行。尽管路途遥远艰辛,但他们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心中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快将军需物资送到前线战友手中。
为了确保物资能够高效有序地送达目的地,红军在江油中坝、北川漩坪以及治城禹里镇等地精心设立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粮站或者临时粮仓。在这里,工作人员们有条不紊地组织着人力物力,进行着紧张而有序的接力运输工作。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负责接收和登记运来的物资,有的忙着整理分类并安排转运路线,还有的专门照顾那些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的运粮群众……一车车粮食、一捆捆衣被、一箱箱弹药如同生命之流,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前线的战斗堡垒之中,为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战事十万火急,雄国士兵无暇自顾悲伤,如离弦之箭般直赴平武。在当地群众的鼎力相助下,迅速拉起了一支多达 1097 人的运输大军。他们长途跋涉 270 里,犹如蚂蚁搬家,从中坝一背一背地运来了盐巴、布匹、药品等救命物资。尽管国民党的飞机如饿狼般不时沿途狂轰滥炸,运输队却如钢铁长城般一站传一站地背运不止。向千佛山运粮,堪称支前工作中最频繁、最艰巨的任务,不仅山高谷深,犹如天堑,还要与敌军的封锁、围堵斗智斗勇。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千佛山战役中,红军作战部队的粮草补给,主要依赖江油、安县、北川的群众源源不断地运送。江油、彰明县委、区委成员与红军干部更是身先士卒,发动群众组成了规模空前的运粮大军,男女老少齐上阵,背粮挑粮,日夜兼程。雄国兵在这场艰苦卓绝的考验中,犹如凤凰涅盘般,逐渐变得愈发坚毅刚强。他将个人的血海深仇化为勇往直前的动力,引领着众人,踏上崭新的征程。
喜欢爱恨无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爱恨无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