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无声的证言
2009年3月12日,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旁听席上坐满了人,后排站着几位穿制服的环保监察员,胸前的徽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陈默坐在证人席,看着被告席上的陈天明——昔日的浴池老板如今头发灰白,西装皱巴巴的,领带歪挂在脖子上,像条垂死的蛇。
"审判长,"陈天明的律师起身,"我的当事人对事故深感愧疚,但这是一起意外事件,他并没有主观故意..."
"意外?"周琳突然站起,声音里带着冷冽的怒意,"他明知废气有毒,却为了省一万五千元整改费,整整三个月将一氧化碳通入下水道。这是意外,还是谋杀?"
法官敲了敲法槌:"请控方出示证据。"
工程师打开投影仪,3D模拟动画在幕布上展开:暗红色的废气从浴池锅炉房涌出,顺着黑色软管钻入下水道,在主管道里形成气栓。"由于1楼地势低,废气像倒水一样灌进魏某的卧室;而6楼厨房下水道回弯干燥,管道负压将毒气抽到六楼,"工程师用激光笔指着屏幕,"就像用吸管吸饮料一样,毒气通过墙面裂缝进入室内。"
陈天明突然站起来,手指颤抖着指向动画:"我哪知道什么气栓!什么负压!你们当官的早该来查啊!"他转向旁听席,"我每天凌晨三点起来烧锅炉,赚的都是辛苦钱...谁告诉我废气会拐弯?谁?!"
休庭间隙,陈默在走廊遇见魏芳。她穿着黑色大衣,手里捧着弟弟的骨灰盒,盒盖上贴着魏某生前的照片——阳光里的年轻人笑着,身后是绿油油的麦田。
"律师说,录音可以作为证据,"魏芳声音低沉,"那天他去浴池理论,陈天明的小舅子威胁他,说'再闹就让你死'。其实我弟弟只是想让他们修修管道..."
陈默点头,手机突然震动,是小张发来的消息:"沈某的手机恢复了,那条短信草稿有新发现。"
回到法庭,周琳举起沈某的手机:"死者出事前试图发送一条短信,内容是'亲爱的,我们换个有燃气报警器的房子吧'。但这条短信没发出去,因为她已经中毒,手指无法准确点击屏幕。"她转向陈天明,"你知道吗?燃气报警器只要几十元,就能救三条人命。"
陈天明瘫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几十元...几百元...我怎么就..."
下午三点,法庭播放刘某霞的审讯录像。画面里的女人已剪掉齐耳短发,显得格外憔悴:"我以为关窗只是小事...我甚至不知道那味道是一氧化碳。我们公司每年体检,但从来没人告诉我们,长期头晕可能是中毒..."
"这不是你的错,"陈默对着录像轻声说,只有身边的周琳听见。
轮到李某斌出庭作证时,他穿着整洁的衬衫,领口系着沈某送的领带——那是她生前最后一次出差带回来的礼物。"我曾想过用软管杀人,"他直视陪审团,"但真正的凶手,是我们对安全的漠视。如果我当时报警,如果房东修了管道,如果浴池装了报警器..."他哽咽着说不下去。
张建军坐在旁听席最后一排,头埋在手里。他的口袋里装着维修单,上面写着"厨房反味维修:800元",日期是半年前。纸上有团深色痕迹,像是泪痕,又像是煤渣的印记。
庭审结束后,陈默和周琳来到槐花巷。3号楼前搭着脚手架,工人正在更换下水道管道。一名年轻工人不小心踩空,抓住陈默的胳膊才站稳:"警官,这管子里全是油垢,怪不得堵呢。"
周琳蹲下身,看着工人掏出的黑色油泥:"这是煤焦油和一氧化碳的聚合物,毒性极强。"
陈默抬头望向602室,窗户敞开着,阳光穿过新换的玻璃,在地面投出明亮的方块。那里曾是窒息的厨房,现在飘来油漆的清香——新房客正在装修,门口摆着两个燃气报警器。
手机响起,是李强发来的消息:"陈警官,浩然的遗物我收到了。他书包里有个燃气报警器,没来得及装上..."陈默闭上眼,喉头突然哽住。
2009年6月,梅雨季降临金华。陈默站在刑警队办公室窗前,看着暴雨冲刷着城市的街道。手机收到小张的消息:"槐花巷管道改造完成,所有住户回弯均注水测试合格。"
他点开附带的照片:工人正在给下水道井盖上贴标识,红底白字写着"定期检查,防止气栓"。画面远处,几个孩子在水洼里踩水,笑声穿透雨幕。
突然,电话铃响起,是新警情:某小区居民报警称闻到煤气味。陈默抓起外套,冲向雨中。在车上,他摸着口袋里的燃气报警器——那是李强寄来的,说放在警队能提醒大家。
暴雨中,陈默的对讲机响起:"各组注意,检查所有下水道回弯,务必确保水封完好。"他望着窗外的雨帘,想起庭审时工程师说的话:"水封是最简单的安全屏障,却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
当警察赶到现场时,雨停了。夕阳从云层中探出头,在湿滑的路面上画出彩虹。陈默看着住户家干燥的下水道回弯,掏出随身携带的矿泉水,缓缓倒入——清澈的水流在回弯里积成小池,像一块透明的盾牌,隔绝着黑暗中的危险。
喜欢中国凶案笔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中国凶案笔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