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多闫旭辉骑着摩托车来到了吴玉华的大棚里,找到赵达问:“如果在我们村子东边的埠岭上种黄瓜行不行?”
赵达看了他一脸认真的模样说道:“这个问题你得问吴玉华。他以前就是种蔬菜的,懂得肯定多啊!”
吴玉华:“应该没问题,咱不过不是说好了吗?今年的蔬菜种植就是先试试,万一有问题呢以后就别种了,没问题就全种上,我觉得反正那些岭子上什么都不长。你可能就亏点种子钱。”
闫旭辉:“既然你这样说,那就弄一个试试,我们村里的人今天都去我那儿看热闹,他们觉得还有几天就熟了的玉米非要现在就砍了,绝对是疯了,如果我选在埠岭上建大棚就没有这些问题了。就点种子钱,这点投资我还承受得起。”
赵达:“你搞了几个?”
闫旭辉:“这样就算是三个了。”
赵达:“你就不怕全赔了?”
闫旭辉:“这有什么?我不是说了嘛,亏这点东西不算什么,我还承受的起。”
赵达:“你先整理土地,关于大棚要怎么搞?需要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才能慢慢建起来,咱们刚开始的时候争取把所有问题都考虑到,然后你们再按要求建大棚。”
闫旭辉:“他们速度太慢了,吴玉华跟我在电话里说了要注意的地方我也注意了,现在已经开始盖的两个大棚进度跟他差不多,今天下午就开始找人到埠岭上干活。”
赵达对他竖起大拇指说:“你可厉害啊,现在像你这么说干就干,又敢干的人还真不多了。”
闫旭辉讲:“主要是咱村里闲人不少,找来帮忙的也多,都是亲戚朋友啥的。我跟他们提了这事儿后,有几个人还提议种西红柿呢。我就告诉他们,今年这次种植只是做试验,等年底看看如果确实有成效了,再考虑种别的。”
赵达真没料到这些人会这么想得开。上辈子,为了劝大家种反季节蔬菜,村支书、乡长那可费了老鼻子劲儿了,还跑到东北去学习,最后都拍桌子保证了,要是不成功,自己甘愿承担所有损失呢!有了这样敢作敢当的领头人,才有了后来“蔬菜之都”的美名。可现在这些人做事这么心急火燎的,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预见这事儿将来肯定有大好前景,而是确实是穷怕了,就像快淹死的人抓住了一根草,只要瞧见一丁点儿希望,就会拼上百分之百的劲儿!
赵达跟着闫旭辉到了他地里,瞧见四十多个人正干得热火朝天,而且已经有人把搭棚子用的竹竿送来了,只是这竹竿的质量不咋地,有点细,这都是两公分左右粗的竹竿,根本承受不了棉被的压力,哪怕中间加再多支撑也白搭,就像小蚂蚁想扛起大象一样,没门儿。
赵达把闫旭辉叫过来,说道:“咱干活要速度更得要质量啊,你这样干速度确实是快了,可要是不按要求来做,最后也是白忙活。我建议你把土墙再修厚点儿,最底下起码得两米宽,再往上修个斜护坡。再说你这竹竿也太细了,里面我还瞅见有竹片呢,你想想大棚上面得承受多大压力啊。那可是厚厚的一层棉被,而且以后要是下大雪了,还得加上雪的重量。你觉得这几根细竹竿还能撑得住吗?”
闫旭辉说:“不会这么巧吧?而且只要中间多插几根竹竿撑起来不就行了?”
赵达摇摇头说:“虽说现在只是在做试验,但是凡事都得考虑到万一,我还是觉得你这样干太冒险,还是再琢磨琢磨吧。”
闫旭辉:“那土墙都已经弄好了,怎么办呢?”
赵达回答:“把土墙修厚点儿,就是怕下大雨或者下雪的时候,把外墙护坡都冲毁了。那样的话,土墙就顶不住风了,那不就白干了嘛。”
闫旭辉说:“好吧,我真该打。”
他的眼睛里满是不服气,但是也回头朝着人群喊:“小杰,过来,我跟你说,一会儿你去县城把这些竹竿都换成八公分,十公分粗的。让你爸过来把土墙加厚,然后再给土墙加一层塑料布保护起来,省得下雨把墙冲倒了!”
赵达听着他满不在乎的语气,还有那明显在赌气的腔调,不禁觉得好笑,真是不知好歹,这个村长就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似的。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赵达看着他们这四十多个人,只用一个下午就把相邻的两个大棚的主体整出来了。晚上,赵达回到吴玉华家里吃饭,吴玉华说:“今天我这个大棚差不多都整好了,明天就可以在竹竿上面铺塑料布了,我仔细想过了,既然冬天蒜苗可以在家里成活,那么这次的实验也肯定会成功,所以我还想再加上两个,反正村里闲置土地还有不少。”
赵达问:“你这想法还是太着急了,挣钱不挣钱,不在这两年,今年主要就是总结经验,明年再扩大种植面积也不晚,你说要是大棚里的温度能达到四十度,会不会影响黄瓜生长啊?”
吴玉华回答:“肯定会有影响啊,气温如果太高的话,它的叶子就会蔫儿,因为水分还来不及被吸收就被晒没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流水的人生,重生的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流水的人生,重生的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