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亥收拾完自己这一行的住所后,又去找了噎鸣。
这位四岳的弟弟十分健谈,一路上和商均聊的火热,如今放下行李,将屋子交给随行的武士们,便急不可耐的要出去逛逛。
“噎鸣,你要去外面逛逛吗?”
“竖亥大哥,一起去吧,做个伴。”
“好!”
竖亥和噎鸣结伴来到姬藜的住处,结果姬藜慌忙回到屋内,关上了门。
噎鸣一摊手:“真是无趣的家伙啊。”
“不能怪他,毕竟咱们这次要去的地方,可是遥远的苦寒之地,他心中有怨气是正常的。”
“不过噎鸣,你怎么不怵呢?”竖亥一路上光顾着闷头赶路,也没和噎鸣怎么说过话。
噎鸣望着远处的宫阙,眼里充满了向往:“四岳长我许多,当我还是个孩童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掌管邦国内大小事务了。”
“我一直想帮忙做些什么,不过总给四岳添乱。”
“四岳说我还缺历练。”
“我立誓也要成为四岳那样人,给共工氏分忧。”
“这次寻访昆仑海,事关重大,正是个历练的好去处。”
竖亥拍了拍噎鸣的肩膀,夸奖道:“好志气!噎鸣,你有这份心,日后定能有一番大作为。”
噎鸣相比沉稳内敛的四岳多了几分大方和冲劲。
虽说四岳是共工氏众望所归的下一任首领,但是这却没有让噎鸣成为一个湎于享乐的纨绔,反而愈发充满斗志。
竖亥一副长辈的口吻鼓励噎鸣,实际上他比噎鸣也大不了几岁。
二人带着几个随行的人便上了街道。
一个身高两米的小巨人,身后跟着两个卷发深目高鼻梁的中亚人,还有个矮小黝黑抹着油彩的苗人。
这个奇怪的组合引得安邑的居民和外来的百姓纷纷侧目。
不过他们在打量竖亥的同时,竖亥也奇怪的看着他们。
安邑的大部分居民依然穿着最常见的麻布袍,但是那些富足些的居民,有的已经穿上了赤红和靛蓝的染色袍子。
竖亥给禹制作的黑袍,便是由红花制成的红色染料反复浸染形成的黑色。
“我开了两个染池,一红一蓝,一个月还没到,没想到禹已经把染色的布料卖出去了。”
“真是令人嫉妒的天分啊,学什么都这么快。”
来到最热闹的市集,华夏各处的商贾都会在此集散货物。
共工氏使用打磨过的贝壳作为内部流通的钱币,而陶唐氏则是使用陶片。
是来自有虞氏的精制陶片,利用他们独步天下的制陶技艺制作的黑色陶片。
每个来此的商贾可以将货物卖给当地的商人换成黑陶,再用黑陶向当地商人购买货物。
也有双方谈妥后不使用黑陶作为货币,直接进行以物易物的。
不过大批的货物搬来搬去实为不便,因此大部分商贾还是选择使用黑陶。
市集中的货物原本种类不多,大宗还是食盐,青铜器、丝绸和黑陶则是作为奢侈品。
但是自从竖亥出现后,市集上的商品一下便丰富了许多。
饴糖最为畅销,酒曲也供不应求,还有肉酱、酸梅和豆油,也都是各个邦国必须买回去的东西。
在竖亥之前,华夏已经出现了原始的酒类,但是制作方法只是在蒸熟的米饭或水果上浇水酿造,出品全靠运气。
竖亥制作了酒曲后,再配合原本的酿造方法,酒的出品一下稳定了许多。
市集内还有南方来的苗人出售虎豹蛇皮这类稀罕物。
陶唐氏四周自古繁华,人口众多,木薪柴火都是生存必需之物,因此四周早已没有大规模的树林存在。
在一些偏远贫弱邦国常见的兽皮,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了奢侈之物。
竖亥原本也想大肆购买一番,结果一摸口袋,才后知后觉自己连口袋都没有。
“还是去观象台看看吧。”竖亥打消了购物的念头,离开了市集。
宏伟的阶梯型金字塔矗立在一片宫阙之前,塔顶是一片四丈见方的平坦处,立着十三座夯土柱。
若是站在土柱的后方,便能望见秋季下午的太阳挂在第九第十根柱子之间。
整座观象台的地基由石头垒成,上方的主体则是夯土砌成,形成一道道阶梯状。
不少衣着华贵的人坐在阶梯上,三三两两聚作一行,大声争论着。
“尧定太阴历,分二十四节气,早些年还好用,可今年的雨水迟来了整整半个月。”
“我早说黄帝定下的太阳历不该擅动,如今天象有异,定是不敬祖先降下的惩罚。”
“你懂什么,尧定太阴历的时候你还没出生,你有什么资格说这种话。”
这是在讨论历法。
“这南门二星在我石卯国几不可见,而在东夷却能望见,故此我猜测,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个球,日月星辰则是环绕在我们四周。”
“哈哈哈哈,真是笑话!照你所说,如果我一直往北走,岂不是会掉下去?天圆地方早有定论,年轻人不要异想天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