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斜照在赵铁柱家的柴门上,沈默轩的布鞋碾过门口的槐叶堆,故意发出沙沙声。门轴转动时,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磺胺粉空瓶——这是三天前赵铁柱婆娘找他要的,此刻瓶底还沾着极浅的灵泉结晶。
“铁柱叔,”他堆出憨厚的笑,肩上的麻袋滑下一半,露出里面金黄的麦粒,“县科委的陈科长说,给您留了半袋‘抗虫小麦种’,让先在自家试验田试试。”
赵铁柱正在劈柴,斧头悬在半空:“抗虫?”他的目光落在麦粒上,颗粒比普通麦种饱满三分,却被沈默轩用槐叶汁染去了表面的金斑,“县上的种籽,咋往我家送?”
沈默轩凑近,压低声音:“叔,陈科长说,您是‘基层试验标兵’,”他从口袋里摸出张盖着红章的纸条,“这是《家庭试验田登记表》,秋后要是亩产超三百斤,您能去县上开劳模会。”
赵铁柱的婆娘从灶间转出,腰间系着沈家送的灵泉棉围裙,衣角绣着极小的麦穗纹:“他爹,秀兰妹子前天送的棉鞋垫,垫上后腰不酸了,”她盯着麻袋,“这麦种,真比公社发的强?”
沈默轩立刻掏出粒麦子,用指甲掐开,里面的麦芯泛着极浅的金斑——这是灵泉水浸润过的标志,却被他说成“科委的新技术”:“大婶,您看这麦芯,比普通种多道纹路,陈科长说,叫‘抗虫基因’。”
赵铁柱的旱烟袋在门框上敲了三下,这是“进屋细谈”的暗号。沈默轩跟着进了里屋,看见土炕上摆着半罐灵泉蜜,坛口的封泥印着与沈家腌菜坛相同的麦穗纹。
“小轩,”赵铁柱压低声音,“上回的棉种,农技站的人说‘芽率九成’,”他指向麻袋,“这麦种,要是出了事——”
“叔,您放心,”沈默轩展开《登记表》,上面的“第三生产队”公章盖得歪斜,却正好遮住“空间”二字,“咱先在您家自留地试种,出苗后移栽到队里的‘困难田’,就说‘科委专家指导的密植法’。”他忽然掏出个小玻璃瓶,里面装着灵泉水泡的烟丝,“陈科长让我给您带的,抽了提神。”
赵铁柱的婆娘眼睛一亮,想起昨夜丈夫抽了沈家的烟丝,咳嗽竟轻了大半。她立刻接过麻袋,往里面塞了两个灵泉烤饼:“小轩放心,你叔这辈子没怕过啥,不就试个种嘛!”
黄昏时分,沈家地窖里,沈秀兰正在用槐叶汁浸泡剩余的空间麦粒,金斑在汤汁中渐渐淡化:“小轩,你给铁柱叔的麦种,掺了三成普通种子?”
沈默轩点头,从空间取出新收的麦穗,麦芒上的金斑自动排列成赵铁柱的私章形状:“二姐,咱得让麦子先在他家自留地‘水土不服’,移栽到困难田后再丰收,”他指向《登记表》,“就说‘集体土地才能激发抗虫基因’,铁柱叔的私心,正好成了咱的保护伞。”
沈默诚从林场回来,肩上扛着半捆松针:“小轩,我在木材厂放话,说‘铁柱队长接了县科委的密令’,”他撸起袖子,露出新刻的麦穗纹,“李富贵的割尾队,现在见着铁柱叔的旱烟袋就绕道。”
三日后,赵铁柱家的自留地里,沈默轩握着赵铁柱的手,将麦种播进湿润的土坑:“叔,播种时默念‘八字宪法’,”他故意提高声音,让路过的社员听见,“陈科长说,这叫‘政治挂帅促生产’。”
赵铁柱照做,旱烟袋别在腰间,随着弯腰动作露出半截红绳——那是沈秀兰送的“避虫符”,实则浸过灵泉水。他看着沈默轩用松针在田边划出麦穗图案,忽然压低声音:“小轩,你实话跟叔说,这麦种,是不是……”
沈默轩立刻摇头,指向远处的公社大楼:“叔,您看那红旗,”他从口袋里摸出半张报纸,头版标题《农业科技开花结果》被圈红,“陈科长说,这是省农科院的最新成果,全地区就咱队有。”
七天后,麦苗破土而出,比普通麦苗早三天,叶片上的绒毛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赵铁柱蹲在田边,看着自家婆娘用灵泉水浇地——当然,她以为是“科委给的‘壮苗水’”。他忽然发现,每株麦苗的叶脉,都与沈家鸡窝的木牌纹路一致。
“他爹,”婆娘递过搪瓷缸,里面是灵泉泡的麦茶,“这麦苗,比咱结婚时种的还壮,”她压低声音,“秀兰妹子说,秋后打下的麦子,能磨出雪白雪白的面。”
赵铁柱没说话,目光落在田边的《登记表》上,自己的私章盖在“试验责任人”处,红印子被晒得发脆。他忽然想起去年冬天,沈家地窖冒的白气,想起沈默轩袖口的麦穗纹补丁,终于明白——有些秘密,知道得越少,好处越多。
更深露重时,沈家三兄妹在地窖里观察空间小麦的生长,黑土里的麦苗已抽穗,麦穗上的金斑在油灯下流转,与玉佩纹路完美重合。沈秀兰忽然轻笑,举起片麦叶:“小轩,空间的麦子,竟能感应铁柱叔的信任,叶脉自动长成他的私章形状。”
沈默轩点头,翻开从老周那里换的《种子培育手册》,目光落在“生物标记”章节:“二姐,这是空间的‘认主’特性,”他指向麦芒,“每根麦芒的弯曲角度,都对应着铁柱叔的工分簿编号,”他望向大哥,“哥,你在林场散播的‘铁柱队长密接县科委’的消息,现在全镇都知道了。”
五更天,沈默轩蹲在赵铁柱家的麦田间,看着灵泉麦苗在月光下轻轻摇晃,叶片摩擦声竟形成极浅的麦穗节奏。他知道,这场信任的建立,不过是沈家与时代的又一次共舞。当赵铁柱的私章盖在登记表上,当空间的麦种在集体土地上扎根,秘密,便在这官与民的默契中,在公与私的交织里,悄然长成了信任的模样。
赵铁柱的咳嗽声从屋里传来,伴随着婆娘的咒骂:“死鬼!半夜看麦苗干啥?莫不是被山神爷勾了魂?”沈默轩笑了,摸了摸胸前的玉佩,麦穗纹在暗处发烫,想起《农正秘典》的“信篇”:“信者,利也。以利建信,以信固秘,利信相生,方得长久。”
晨雾漫过麦田,赵铁柱扛着锄头出门,看见沈默轩正在田边插“县科委试验田”的木牌,牌角的麦穗纹与沈家的所有标记一致。他忽然明白,沈家的“特供身份”,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用实实在在的好处,在他赵铁柱的工分簿上,在生产队的试验田里,在每个社员的眼皮下,织就的一张密不透风的保护网。
喜欢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