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三月初,小柔本该结束交换生生涯返回台湾,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北京高校宣布封闭管理,所有留学生暂时不得离校。
"怎么办?"小柔在视频里哭红了眼睛,"我爸说台湾那边要求大陆回去的全部集中隔离..."
我站在北大西门外的栅栏边,隔着铁栏杆握住她的手:"别怕,我就在北京陪你。"
我在北大附近租了间小公寓,每天变着花样给小柔送吃的。因为封校,我们只能隔着栏杆相见,像极了牛郎织女。她总抱怨我带的北方菜太咸,却又每次都吃得精光。
四月的某个清晨,我的手机突然疯狂震动。是小柔发来的十几条消息:
"天啊!我上热搜了!"
"快看微博!"
"我们被人民日报转载了!"
原来是她昨晚发的一条长微博火了。在这篇题为《一个台湾女孩的封校日记》的文章里,她记录了自己在大陆的所见所感——从最初对"集中隔离"的恐惧,到被宿管阿姨每天送餐的感动;从听说"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困惑,到亲眼目睹外卖小哥在雪中送药的震撼。
"最让我触动的是,"她在文中写道,"当灾难来临时,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会本能地团结在一起,不分南北,无论东西。"
文章最后附上了我们在正定古城拍的那张"背靠背"合影。没想到这条微博迅速发酵,阅读量突破千万,连人民日报都转发评论:"两岸青年心灵相通,祖国统一势不可挡。"
当天下午,小柔接到了央视记者的采访邀请。她在电话里紧张得语无伦次:"爽朗...我该说什么啊?会不会说错话?"
"就说实话,"我鼓励她,"像你微博里写的那样。"
采访在北大校园进行。当记者问及两岸关系时,小柔的回答让我眼眶发热:
"我爷爷是山东人,49年去了台湾;爽朗的爷爷是河北人,同年留在了大陆。我们这一代很幸运,可以自由相爱...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一个完全统一的国家里长大。"
节目播出后,小柔成了小网红。她的微博粉丝暴涨到五十万,每天收到无数大陆网友的鼓励。但与此同时,台湾的某些媒体开始攻击她"被大陆洗脑",甚至有人人肉搜索她的家庭信息。
最糟糕的是,林爸爸的茶叶生意受到了影响。一些老客户取消了订单,还有人打电话骂他"卖台"。
"对不起..."视频里,小柔哭得喘不上气,"我连累爸爸了..."
"别急,"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我们一起想办法。"
我连夜联系了河北老家的茶叶经销商。没想到事情传开后,大陆茶商们自发组织起来,一周内就帮林爸爸销掉了半年的库存。更让人感动的是,许多网友特意去林家的网店下单,留言清一色是"支持两岸一家亲"。
五月底,北京终于解封。我第一时间冲进北大校园,在宿舍楼下等到了瘦了一圈的小柔。她飞奔过来扑进我怀里,哭得像个孩子。
"我想家了..."她抽泣着说。
"那我们回家。"我轻抚她的后背,"回台湾。"
然而,台湾当局突然宣布暂停大陆居民入境。我的团聚签注被拒,连小柔回台都要隔离14天。
"没关系,"我强打精神安慰她,"等疫情好转再说。"
就这样,我们被迫开始了漫长的异地恋。每天的视频通话成了必修课,从讨论疫情数据到分享日常琐事,有时候甚至开着视频各自工作,只为感受对方的存在。
转机出现在七月。一天深夜,小柔兴奋地打来电话:
"爽朗!我收到金门县政府的邀请函!他们想请我去参加'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周'!"
"金门?"我一愣,"那不是..."
"对!就在海峡中间!"她声音发颤,"而且...大陆嘉宾可以从厦门过去!"
我立刻查了政策,果然发现金门对大陆居民有特殊入境通道。两天后,我拿到了加急办理的"小三通"通行证。
八月的金门烈日炎炎。当渡轮靠岸时,我一眼就看到了码头上的小柔。她晒黑了不少,马尾辫在海风中飞扬,手里举着块歪歪扭扭的牌子:"欢迎大陆男朋友"。
我们紧紧相拥,仿佛要把半年的思念都揉进这个拥抱里。她身上熟悉的茉莉花香混合着海风的咸涩,让我鼻子发酸。
"别哭啊,"她笑着抹掉我的眼泪,"待会儿还要见县长呢!"
文化交流周办得有声有色。小柔作为"网红台湾女孩"做了主题演讲,我则代表大陆青年表演了杂技。活动最后一天,金门县长突然宣布了一个惊喜环节——要在金门公园种下"两岸同心林"。
"请林小姐和爽朗先生为我们种下第一棵树苗!"县长热情地招呼我们。
在众人的掌声中,我和小柔一起将一株相思树苗栽入土中。树旁的铭牌上刻着我们的名字,和一行小字:"隔海相思,同根同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艳遇风暴:席卷男同胞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艳遇风暴:席卷男同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