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牛乳店”五个大字歪歪扭扭地写在招牌上,一看就是出自店家的手笔。
——随意又简陋。
“乳”字细看之下,还少了两点。
“这大概就是小郭口中的那家味道不错的牛乳店吧?能够历经四十年风雨不倒,应该是有些本事的。”
刘晓英来了尝一尝的兴致。往前走了两步,却又很快立在原地。
靠近一看,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原来并不是食客。
几部摄像机横七竖八地架着,补光灯,收音器一应俱全。来来往往的人员穿着统一的黑马甲,脖子上挂着工作牌。
“这是在拍摄呢。瞧这阵势——”
苏禾话未说完,眼睛却盯着工作牌上的文字愣了神。
“CCTV《寻味凤城》节目组?”
好家伙,难怪那么专业!
原来是拍美食纪录片呢!还是国家级别的。CCTV的名号一打出来,说明这节目往后必定会在央视的纪录频道上播出。
苏禾远远地看着,心里琢磨开了。
自《舌尖上的华国》横空问世以来,美食纪录片就成为了人们最喜爱的影视类型之一。因为美食片看着轻松,除了能提供文化体验,视觉享受,还很——下饭。
这部开创性的纪录片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
不少观众不满足于隔着电视、屏幕流口水,而直接按图索骥,到美食的发源地去一饱口福。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苏禾的脑海中闪过一个直觉:
《寻味凤城》会不会也是题名街的一个契机?
由于拍摄期间不让靠近,母女俩只能不远不近地伫立着看了好一会,又随机地找了条旁边的小巷子钻进去,慢悠悠地将这片纵横如迷宫的区域,逛了个遍。
这样一转悠,居然又回到了卜卦茶馆的门口。
“走,快走。”
苏禾拉着母亲,说什么也不想再被两位老神棍忽悠了。
“两位!帮个忙行吗?”
苏禾不情不愿地回过头去,却见出声的人是“高级神棍”白发老爷子。
老头子头发有些凌乱,脸上写满焦急。
“我家老太婆,吃错了东西,得去医院。能不能搭把手?”
苏禾往里一瞧。
刚才还滔滔不绝的老婆婆,现在有气无力地坐在沙发上,双眼紧闭,原本红润的面庞惨白得吓人。
“怎么不叫救护车呢?”
“叫了,说现在调度不过来,得半个小时以上。我就想着还不如直接打辆车过去。只是,车子进不来,得走到外面去。”
老头子不安地搓着双手。
他看着清瘦得很,岁数估计也有七十好几,让他一个人搀扶确实够呛。
只是,苏禾还有一丝犹豫。
现在的碰瓷手段花样百出,不会是什么新型骗术吧?
“囡囡,咱就帮一下吧。”
刘晓英不忍心,说话间已经一马当先冲进屋里,试图将人背起来。
苏禾连忙制止。
“妈,还是我来吧。你忘了腰伤了?”
她将背包卸下,交给母亲。微微弯下身子,呈现出一个坚实的弧度。
老爷子看着面前的小姑娘,身形瘦小,手腕纤细,看上去不比自己好多少。
难免有些担心。
“小姑娘,你行吗?”
“来吧。没问题。”
事到如今,双方似乎也都没有别的选择。
刘晓英和老头一人一边搀扶着,把病人硬生生扶到苏禾背上。
将双手轻轻地绕在对方的膝弯下,苏禾迈着大步稳稳当当走在前面,连气也不带喘。
刘晓英和老头子在身后紧紧跟随,一度赶不上她的步伐。
“你这小闺女是做什么的呀?”
老头忍不住偷偷问了句。
小小身形,气壮如牛啊!
“还是学生呢。不过打小跟她爸练过永春,别看长得精瘦,其实力气不小。”
刘晓英顿了顿,没有继续说下去。毕竟夸耀自己女儿打架很厉害,在苏岗村素有美名,似乎不是什么好事。
走到巷子尽头往右拐,爬上一个陡坡,再往前经过一个公厕,就到了马路边。
马路边车来车往,人声鼎沸,跟巷子里的宁静形成强烈的反差。
“哎,车呢?”
老爷子左顾右盼,最后拿起手机点开一看。
订单竟然不知道何时被取消了。
马上再叫一辆,又要等十分钟。眼看老婆子头上的冷汗都出来了,却也只能干着急。
苏禾在心里叹了口气。
算了,好人做到底。
“走,上我的车。”
说来也巧,她的车就停在对面的路边车位上。
到了医院,热心的刘晓英又帮着挂急诊,找轮椅,办理住院手续,忙活了足足一个小时。
总算闲下来,母女俩也没立即离开。据说两个老人在凤城也没个亲戚,唯一的外孙正从羊城赶过来。
刘晓英手上一堆单据,还得跟人做个交接。直接跟老头子说,怕说不明白。
“医生怎么说?”
“说是吃了没熟的菌子,得住院治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包租婆发癫日常他们都以为我很穷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包租婆发癫日常他们都以为我很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