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巷夹在集团大楼东侧围墙与老旧家属院之间,是条三百米长的窄道。集团大楼的玻璃幕墙映着落幕阳光,小巷却像被切割进阴影里。这条不足三米宽的巷道,是穿行在写字楼群与居民区间的暗河。白领们为避开正门拥堵,每日抄此近路往返地铁站,戏称"通向光明大道的捷径",锈迹斑斑的路牌便这么挂了起来。
柏油路面早被三轮车压出龟裂纹,裂缝里嵌着竹签、烟头和去年冬天的冻疮膏壳。二十八个流动摊位沿墙根排开:酸辣粉摊主老李原先是机床厂下岗职工,锅灶架在自制板车上;烤红薯的老汉左腿装着义肢,下岗前在集团锅炉房烫伤致残;炸臭豆腐的夫妇带着脑瘫儿子看摊,塑料凳上总摊着本翻烂的《特殊儿童康复指南》。
秦姐的"老姐干锅"挤在公厕与垃圾站夹角,原先用塑钢夹芯板做骨架搭棚,后来在小王的叮嘱和帮衬下换成不燃性夹心钢板。几年时间过去钢板的墙边锈迹悄悄爬上墙头,蓝色防雨棚补丁摞补丁。她丈夫八年前跟店服务员私奔抛弃她后,就留给她两个书包,如今女儿背的早已换成重点高中定制款,而儿子用的是街道发的扶贫物资。
每晚八点半,女儿蹲在潲水桶边写作业,膝盖上垫着油乎乎的菜单;儿子帮忙翻炒辣子鸡的胳膊比同龄人粗一圈,校服后背印着"瘦心市第三中学"。煤炉的蓝焰在油渍斑驳的玻璃窗后明明灭灭,铁锅里翻涌的香气漫过锈蚀的防盗网。巷口卖凉粉的老汉支起竹篾桌椅,隔壁修鞋匠的马扎还沾着昨夜的辣椒油。城管的皮鞋声在巷口响起时,小贩们默契地挪开半步,塑料凳子与柏油路面摩擦出沙沙的叹息。十年前这里还是晾衣绳交错的死胡同,直到集团迁来,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开始踩着高跟鞋拐进这条羊肠小道,油条摊前排起蜿蜒长队,霓虹灯箱渐渐取代了剥落的墙皮。
穿制服的城管队员每周三准时出现,老李会提前把煤气罐藏进报亭。队长老张接过秦姐递来的干锅牛蛙,边剔牙边用罚单本扇风:"不是不让你们摆,创卫检查组明天要来。"他的制服口袋里总塞着各家摊位“孝敬”的吃食:老李的秘制辣酱,烤红薯老汉的锡纸花生,炸臭豆腐家的自制腐乳。
秦姐总在五点零七分城管收队的哨音飘来时掀开蜂窝煤炉的铁盖。围裙带子勒进她发白的指节,露出袖口磨出的毛边。"光明巷"三个字是新来的集团实习生设计的,说省了绕行大路能早到十分钟。她不懂这些,只记得女儿月考时说"妈,这次物理我考了年级第三",油锅里溅起的火星在那瞬间化作银河。
熙熙攘攘的人群慢慢多起来的时候,巷子已浸在靛蓝色暮色里。秦姐的脖子有肩周炎,腿部静脉曲张,小王曾经问过秦姐,“你每天那么拼命干嘛,为啥不休息休息?”每次她搅动着沸腾的红汤,漏勺在气泡里沉浮“我大字不识几个,但知道油锅能糊住肚子,书本能糊住命。”秦姐说吃了没文化亏,砸锅卖铁咬牙也要供孩子读书,岁月的油烟模糊了眼角的细纹,却遮不住玻璃罐里存着的录取通知书复印件:两张,都印着省重点高中的火漆印章。
集团灯火渐次亮起时,秦姐正把"暂停营业"的木牌翻过来。
集团大楼的玻璃幕墙在巷子西头闪着冷光,外卖骑手们在此处扎堆等单。穿阿玛尼西装的投资经理蹲在秦姐的塑料凳上嗦粉,汤汁溅到爱马仕皮带扣上,倒映着对面烧烤摊腾起的烟雾。巷道尽头传来蹬三轮车的叮铃声和吆喝声“喂……让一让哦……”,沙哑而又故意拖长的尾音与写字楼落地窗上映出的霓虹波光,在某个潮湿的拐角悄然相融。
小王踩着龟裂的柏油路往巷子深处走,炸臭豆腐的酸腐味混着烤面筋的孜然香直往鼻孔里钻。老李的酸辣粉摊前围了三个实习生,塑料碗摞在机床厂废弃的铁皮箱上,红油顺着箱体"安全生产防消结合"的锈字往下淌。
"王处长,好久不见!去秦姐那那吧?要不要尝尝刚出锅的红薯!"烤红薯老汉的吆喝混在油锅滋啦声里。小王腼腆笑笑,摆摆手,瞥见秦姐儿子校服袖口的油渍又扩大了一圈。
走到巷子中段小王突然驻足想起什么,掉头折返至巷口。小鲁炸串车的玻璃柜蒙着经年的油雾,五十串食材摆成规整的方阵,裹着薄粉的茄片码得像档案室文件,青椒段串得比集团工牌挂绳还齐整。
“老样子?”小鲁的夹子精准钳起两串香菇三串豆皮,油锅里浮起的气泡都是均匀的。他左耳戴着助听器,是当年机床厂冲床事故的纪念品。
小王摸出两张皱巴巴的十元票子,油渍盖住了防伪线。小鲁掀开泡沫箱,露出码在碎冰上的里脊肉:这是专门留给回头客的鲜货,集团大楼冷鲜库淘汰的次品。
“给行政部丫头们带的?”小鲁把炸串装进印着"安全生产月"的牛皮纸袋,油星子在“责任重于泰山”的标语上烫出小洞。每个月用十串炸里脊就能从后勤部仓管员那里得到成捆的废纸牛皮袋,集团从来没人在意这些东西的去留,每月采购单上也不过只添加几个零而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岗亭外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岗亭外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