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像是被打翻的颜料盘,将天边染成了一片橙红,余晖洒在大地上,给世间万物都镀上了一层暖黄的光晕。
王小兵拖着略显疲惫的双腿,缓缓走在回四合院的路上,今天这一天,他尽情探寻了四九城的大街小巷,每一处风景都像是一幅独特的画卷,被他印刻在心底。
景山公园内,他站在山顶俯瞰京城全貌,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感油然而生;
后海边上,他沿着湖边漫步,听着老北京人讲述着那些充满烟火气的故事;
前门大街的热闹喧嚣,让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活力;
而天坛的庄严肃穆,则让他领略到了历史的厚重。
他心里清楚,以后除非休息,不然怕是很难再有这样悠闲的时光去闲逛了。
当他迎着夕阳,终于回到南锣鼓巷的四合院时,恰好碰见轧钢厂下班回来的大部队。
人群熙熙攘攘,大家脸上都带着工作一天后的疲惫,但一回到熟悉的院子,又开始有说有笑起来。
“一大爷好,二大爷好,柱子哥好,东旭哥好。”
王小兵满脸笑意,客气地与每一个人打招呼,声音清脆响亮。
他心里明白,在这四合院里,面子上的功夫可得做足了,毕竟以后还要在这里生活几十年,结婚生子,要是把关系搞僵了,往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他可不像有些故事里的主角那般强硬,能不顾后果地行事。
还有一些平日里没什么交集的邻居,他虽没一一招呼,但也点头示意,维持着表面的和气。
“小王啊!今天出去逛四九城啊!年轻人就要多见见世面。”
一大爷易中海微微抬起下巴,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话语里隐隐内涵王小兵是从农村来的。
王小兵自然听出了话中的深意,但他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生气。
他心里清楚,如今这四合院里,几个大爷的话语权很重,要是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被孤立。
在这个讲究团结的时代,一旦脱离群众,对他以后想要往上升可没一点好处,入党更是需要调查民意,要是有人在调查时说他脱离群众之类的话,那他的上升通道可就彻底被堵住了。
“多谢一大爷关心,我也是这么想的,毕竟我是农村出来的,没见过世面,今天逛了一天算是大开眼界了。”
王小兵语气诚恳,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易中海原本还想再刁难几句,可听王小兵这么一说,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了,总不能再直白地说“你一个土包子能见识什么”吧。
“行吧!我们就先回家了!”
易中海神色有些不自然,摆了摆手,带头走进四合院,后面的人群也陆陆续续跟了进去。
等他们都进去后,王小兵才慢悠悠地走进院子。
回到家,王小兵稍作休息,便开始准备晚饭。
今晚的主食是窝窝头,配菜则是简单的炒白菜。
他一边翻炒着白菜,一边想着,下次休息的时候得去买点白菜回来腌制,到了冬季,蔬菜稀缺,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基本都是咸菜,能吃上腌制的白菜,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夜幕悄然降临,闫家的屋内昏黄的灯光摇曳着,给小小的空间蒙上一层暖色调。
三大妈手脚麻利地把窝头和咸菜按人头分好,摆放在桌子上,这才坐下来,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话匣子。
“老闫,你说这个王小兵是不是傻,轧钢厂抚恤金他说他直接拒绝了,我怎么那么不信呢!”
三大妈一边把窝头递给身旁的孩子,一边将目光投向闫埠贵,满脸疑惑。
闫埠贵慢悠悠地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放下杯子后才不紧不慢地开口:“我觉得他应该是收了。你也清楚咱们大院这些邻居都是啥样,要是大家都知道他拿着一笔抚恤金,保不准就有人动歪心思。哪怕只是去借钱,也得把他烦死,更何况钱借出去能不能收回来还是个未知数。这王小兵可不简单,原以为他从农村来,好糊弄,没想到比大院里同龄的孩子聪明多了。”
闫埠贵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眼中闪过一丝精明。
听闫埠贵这么一分析,闫家的人瞬间都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我警告你们啊,这事不要说出去,知道就行,说出去得罪人不说还没一点好处。”
闫埠贵表情严肃,目光依次扫过几个孩子和三大妈,眼神里满是不容置疑。
众人纷纷点头,不再言语,一时间,屋内只剩下咬嚼窝头和吞咽咸菜的声音。
与此同时,四合院的其他人家也在谈论着王小兵的事情。
大院里聪明人不少,大多数人都猜到了王小兵拒绝抚恤金背后的深意,心里虽清楚,却都默契地选择将这件事烂在肚子里,毕竟谁也不想因为多嘴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贾家屋内,婆媳俩正坐在炕沿上,贾东旭小声地议论着。
“妈,你说这王小兵,真不要那抚恤金啊?”贾东旭小声问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开局从办事员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四合院:开局从办事员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