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冉欣犹如着了魔一般,根本听不进去,依旧对郭秋菊抱有幻想。
袁国富身为领导,察觉到冉欣状态不佳,工作时也心不在焉,生怕他因情绪问题在操作机器等工作中出意外。
一日,见冉欣又一脸沮丧,袁国富关切地问道:“冉欣,你最近这是咋了?整天垂头丧气的,跟丢了魂似的。”
“唉,领导,我这阵子干啥都不顺。”
“能有啥不顺的?不就是你那点儿女私情的事儿嘛。男子汉大丈夫,可别这么没出息!振作起来!”
“领导,您是不知道啊,她一直不松口,我现在完全不知道该咋办,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都快愁死我了。”
冉欣无奈之下,将这段时间与郭秋菊的种种过往,一五一十地向袁国富倾诉了一番。
袁国富耐心听完,语重心长地劝道:“别再瞎想了,依我看,人家心里压根就没看上你。你得面对现实。”
“我妈也是这么说的,可我…… 我就是不甘心呐。” 冉欣眼眶泛红,声音略带哽咽。
“你得明白,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你这情况,可不是隔了一座山,简直就是好几座大山横在中间,没啥希望了。听我的,赶紧放手,重新开始。”
见冉欣依旧沉浸在感情中无法自拔,袁国富为了他的安全着想,特意安排他去卷线组工作,并特意叮嘱组长,别让他接触运行中的电路,以免发生意外。
一次,冉欣好不容易又约到郭秋菊散步,满心期待能借此拉近彼此距离,可回来时,依旧是一脸落寞。
安合英见状,再次忍不住劝道:“姑娘啊,你可不能再这样含糊下去了。要是觉得冉欣行,就痛痛快快告诉他;要是觉得不合适,也得跟人家说清楚。你一个大姑娘,老是和小伙子这么不明不白地相处,旁人看见了,难免会说闲话的。”
郭秋菊听后,不以为然地辩解道:“安阿姨,您误会了。这就跟买菜一样,不得挑挑拣拣嘛,总不能随便碰上一个就定下来呀。”
冉然实在看不下去两人这般纠缠不清,直接找到郭秋菊,开门见山地问道:“秋菊,你到底对冉欣啥想法啊?给个痛快话,别老这么拖着人家。”
郭伙菊一脸迷茫,眼神闪躲,低声说道:“我…… 我也不知道,我自己也挺乱的。”
直到有一天,郭秋菊前往厂办公楼财务室报账。
不巧的是,有一张票据破损,会计要求她写个详细说明。
她在办公室里找她妈妈帮忙,却不见人影。
正焦急时,转身瞧见于志歧。
于志歧平日里给人的印象就是沉稳内敛,写得一手好字。
郭秋菊连忙上前,请他帮忙写说明。
于志歧听完情况,微微点头,拿起笔,在纸上唰唰几笔,字迹刚劲有力又不失清秀。
郭秋菊看着他专注书写的模样,再瞧瞧那漂亮的字迹,心脏突然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脸颊瞬间泛起红晕。
她轻声道谢,红着脸,拿着说明匆匆走向财务室。
经此一事,郭秋菊心中豁然开朗,她终于清晰地意识到,于志歧才是那个能令自己心动的人,而冉欣,终究只是生命里的一个过客。
与此同时,李云顺和张美艺满心烦恼。
春节过后,他俩商量着结婚事宜,申请刚提交上去,新的文件便下达了,文件大力倡导晚婚、晚育政策。
文件明确规定,男青年需年满 23 周岁,女青年需年满 21 周岁才有资格结婚。
张美艺年龄符合要求,李云顺却还差了些时日,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无奈等待。
张美艺忍不住抱怨:“早知道就不去上大学了,这政策变得也太突然了,婚姻法又没改,怎么就突然这样了,真是让人无语!”
对于这一政策,许多人难以接受,大家议论纷纷。
有人说:“这肯定不对呀,毛主席说过人多力量大,怎么突然搞出个晚婚、晚育政策,这不是要让中国人越来越少嘛,肯定是中央有阶级敌人在背后捣鬼。”
还有人附和道:“就是,提出晚婚、晚育的这个人,文革的时候就被揪出来过,怎么现在还有人按照这种错误的思路行事,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不过,也有人持不同观点,反驳道:“能有什么问题呢?现在什么事情都讲究计划,生育为什么就不能有计划呢?而且晚结婚有什么不好,总不能把所有时间都花在男欢女爱上吧。”
这话刚一出口,立刻就有人回击:“这可不行,生育这事儿,生死有命,是大自然的规律,不是人能随意计划的。把生死都列进计划里,这是违背天理的。你说晚结婚好,我承认,也知道很多地方结婚年龄和咱们这儿不一样。但怎么能说结婚就只是把时间花在男女之事上了呢?”
“你这是世界观有问题,人定胜天,老天爷都得听人民群众的!”
随着这句话抛出,众人各执一词,一时间争论不休……
喜欢三线情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线情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