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三田这人特别会为人处世,每次从市里回来,总会带上几包糖。
一到科室,他就客客气气地给大家分发,那模样,就好像是在请大家赏脸尝尝他带的糖。
同事们若想在市里买点紧俏商品,找他帮忙,他也从不推脱。
每次帮忙采购完,发票与物品一并交到人家手上,绝不含糊。
大家心里都清楚,让他跑腿受累了,可他从来不会占人便宜。
吃人嘴软,大家吃着他给的糖,自然都向着他。
即便心里隐隐猜出他和常永梅之间的事儿,也都默契地守口如瓶,从不外传。
那天,科室的电话响了,接电话的人跑去找到麻三田,特意凑到他耳边,小声说道:“赵福田来的电话。” 麻三田听了,脸上笑呵呵的,点头应道:“好!”
接完电话,那人又好奇地凑到跟前,偷偷问道:“啥事儿啊?”
“晚上请我去他家吃饭。” 麻三田如实相告。
那位女同事听了,不禁竖起大拇指。
过了一会儿,麻三田去五金库,之后又转身来到电器库,见到常永梅便问:“咋突然想起请我吃饭了?”
常永梅告诉他,是赵福田主动提出来的。
在常永梅去送奶之前,麻三田回到了办公室。
中午,贾飞龙、郭会计、宋献忠、李沈来到商店前面,与生产科长蔡淑志、后勤科科长张东强及技术科铸造的两名技术员会合,一同乘坐公汽前往县里,随后又从县里坐火车去了迁滦县。
下午一上班,刘海福来到辅料办公室,当着众人的面表扬起麻三田。
他说道:“上午我跟谢书记汇报了老麻背回电焊条的事儿,领导听了很高兴,说老麻这人沟通能力强,是个人才。这次能背着这么重的物资回来,说明老麻责任心强,一定要当面好好表扬表扬……”
领导走后,班组里的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对麻三田表示恭维。
这让麻三田有些不好意思,只好也跟着大家互相吹捧起来,一会儿说组长为工作做了多大贡献,一会儿又夸李师傅弄到了什么紧俏物品,还有张师傅有什么厉害的门路。
大家正说得高兴时,郑维岩来了,打断了众人的谈话。他开口问道:“哪位是麻师傅?”
麻三田听到声音,转过头看向门口。
坐在门口办公桌的同事抬手朝他这边指了指,说:“他就是。”
郑维岩面带微笑,走上前来,说道:“麻师傅,您好,初次见面,真是不好意思。我先自我介绍一下。”
说着,他递上一支烟。
两人相互认识后,便坐在办公桌旁,一边抽烟,一边聊起正事。
郑维岩说:“现在农场发展得还算可以,就是缺一些器具和备件。正常申请的话,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批下来。大家都说您能力强,在市里关系硬,您看能不能帮忙弄点器具或者农机备件?这件事,我也只能拜托您了。”
麻三田对农用物资不太了解,便让郑维岩把采购计划留下,说道:“我试试看吧。”
郑维岩见状,邀请麻三田去喝酒,麻三田推辞说有事走不开。
郑维岩也没多勉强,便告辞离开了。
晚上,麻三田赴了赵福田的约。
第二天一大早便起床回到市里。
在进行正常采购工作的同时,他也留了个心眼,帮忙打听农机备件的事儿。
郑维岩接手农场后,购置了一批农用机具。
可在使用过程中,也不知道是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还是农机本身质量有问题,这些机具老是出故障,动不动就趴窝。
郑维岩心想,开春可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觉得需要做三件事:第一件,找到熟练操作农机的人;第二件,找个会修理农机的人;第三件,找个能帮忙买到农机或备件的人。
这三件事,他之前跟李春雨提过,李春雨只办成了一件,就是请运输科的同志帮忙修理。
干部调整后,张东强来了,郑维岩便向张东强汇报并再次提起这三件事。
张东强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第一件事,让郑维岩自己想办法找人培养;
第二件事,由张东强找劳资办。
第三件事,让他去找麻三田试试看;
没想到,这件事还真成了,马保华被调来当了修理工。
马保华调入农场,其实是他自己主动提出来的。
一般来说,车间对于岗位上能干、有水平、有技术的人,是坚决不同意调动的。
这也很正常,从生产、管理岗位调到辅助岗位,通常都是因为员工生病或者受伤才会安排,以前还从来没有从车间调能人、调成手去辅助岗位的先例。
李春雨当后勤科长的时候,也曾申请要人,但一直没能办成。
这次领导考虑到张东强刚接手工作,这又是他第一次提条件,实在没办法,只好答应了。
两个星期过去了,劳资科那边却毫无进展,徐志海打电话把劳资调配员叫了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线情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线情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