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吹柳绿丝摇,细雨袭衫美玉娇。
菡萏花红相并蒂,鸳鸯戏水遇鱼胞。
花前月下惊飞鸟,街巷河滨惹虎搔。
眼去眉来云顺美,谈情说爱丙江飘。
高丰收最近忙得不可开交,他总觉得基建费用过高,报表交上去恐怕不好交代,于是决定去财务找汪希连核对基建费用。
汪希连见他来了,拿出一份文件递过去:“你看看这个。”
高丰收接过一看,是财政部1973年5月15日财企第41号《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若干费用开支办法》。
文件上写着:“基本建设项目,在交工验收以前的人员培训费、购置样品、单项设备试车费、负荷联合试车亏损,以及其他为生产准备所发生的这些费用,列入生产成本。新建企业或扩建企业的新建车间,为开工生产准备的第一套不构成固定资产的设备、备品、备件、器具,由基本建设投资解决。”
看到最后一条时,高丰收问道:“汪师傅,你的意思是把费用过高的原因归结到最后一条上吗?”
“不是我非要把它归到这一条,事实就是这样。东华那边没什么产出,只生产了少量自制工具,费用自然降不下来。还有培训费,数额很大,现在都记在在建工程科目上。”汪希连解释道。
“有合理原因就好。”高丰收松了口气。
庞丙江到大食堂工作一个多星期了,他把大食堂打理得焕然一新。
单身职工对食堂的工作十分满意,粗粮能精细制作,菜品也花样翻新。
领导多次来检查,每次都对食堂的改变赞不绝口。
庞丙江工作不仅干劲十足,还很有想法,总是主动到李春雨那里汇报工作、交流想法,领导对他很是认可。
渔场送来货物时,李春雨总会多留出一部分给食堂,保证食材供应。
饭菜好吃了,单身职工自然愿意来吃,机关和后勤的工作人员有时也会来大食堂打饭。
这天,李建芬忘了带饭盒,中午拿着钱和粮票到大食堂找庞丙江换饭票。
庞丙江个子不高,但长得很清秀,看到李建芬进来,主动打招呼。李建芬知道庞丙江这个人,不过并不熟悉,见他主动搭话,便半开玩笑地问:“怎么,大管理员,咱俩很熟吗?”
庞丙江笑着说:“熟,怎么不熟,你贵人多忘事,春节前你还给我打过针呢。”
李建芬一时没想起来,仔细瞧了瞧庞丙江那薄嘴唇,才想起来:“对,当时你还叫我姐姐。”
“对呀,姐姐,这下想起来了吧。”庞丙江笑着回应。
“想起来了,就你能说会道的,我怎么会想不起来。”
换完饭票,李建芬吃完午饭回到医院,和勾医生聊起大食堂的庞丙江。
勾医生称赞道:“庞丙江这小伙真不错,有能力,把他安排到食堂真是用对人了。”
勾生磄家属没来这边,他住在医院,值夜班有补助,平时不开火做饭,每天都去大食堂吃饭,对大食堂的变化感受很深。
两人正聊着,来了两名病人。
勾生磄检查后,诊断是重感冒,需要打点滴,便开了三瓶药水,让李建芬给病人打上。
临下班时,又送来一名病人,勾生磄同样开了三瓶药水。
开完药,乔明勋走进来喊勾生磄出去喝酒。
勾生磄面露难色:“不行啊,还有病人呢,我值班怎么能不管病人就走呢?”
“老哥,今天有好酒,不去可就亏了,你到底去不去?”乔明勋劝道。
“我当然想去,有好酒谁不想喝,可我得等病人打完点滴啊。”
“那得等到什么时候,我还约了个朋友呢。”
“那我不去了。”
勾生磄正左右为难时,李建芬从外面走进来:“勾医生,你有事就先走吧,我在这盯着。”
“好,好,那就辛苦小李你了。”
勾生磄如释重负,和乔明勋喝酒去了。
李建芬独自坐在诊室里看着医书,打点滴的病人躺在病房,只有换药的时候才喊她过去。
六点多,太阳快要下山了,庞丙江端着用白布帘包着、散发着香气的饭盒,走进医院,推开诊室的门。
李建芬看了他一眼,神态淡然地问:“怎么,大管理员生病了?”
庞丙江没有回答,走到桌前,把饭盒放在桌上,一层一层打开,说:“姐姐,请你吃饭。”
热气腾腾的美食让早已饿了许久的李建芬有些惊讶:“这是怎么回事?谁让你送的?”
“别问了,快吃吧。”
“到底怎么回事啊?”
“第六感,我觉得姐姐可能需要,就端来了。”
“说真话?”
“真的,就是这么回事。”
“我不管真假,反正我饿了,先吃了。”
李建芬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吃完饭,她正准备洗饭盒,隔壁病房的病人喊道:“护士,点滴打完了,来拔针。”
李建芬过去处理完,回来发现饭盒已经被洗好了,便说:“挺勤快的嘛,行,谢谢啊,多少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线情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线情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